(香港輕新聞設計) |
【香港輕新聞】外媒報道,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收集到的數據,當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時候,宇宙中可形成潛在宜居星球的物質,只消耗量8%,即使太陽再燃燒60億年,宇宙誕生宜居星球的過程仍不會停止,還有92%的類地宜居星球「待產中」。
太空學上對類地行星的定義為,在主恆星宜居帶,即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區域內,繞軌道運行的岩石行星。
《每日科學》網站報道,來自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開普勒太空觀測站聯合搜集的數據顯示,100億年前,宇宙製造恆星的速度很快,但其中氫氣和氦氣演化的速度卻非常慢。而如今,恆星誕生的速度慢了下來,但可用於形成恆星的氣體卻比宇宙誕生之初時多很多。
美國太空探測科學研究會的成員們表示,即使再過100萬億年,宇宙中最後一顆恆星也不會停止發光,這就意味著數以十億計的類地行星正在「孕育」。
開普勒太空觀測站的數據表明,僅在銀河系中,恆星宜居帶中存在的類地大小的行星就不罕見,大約有10億顆。當視野擴大到宇宙中另外一千億個星系時,這個數據將會爆炸性增長。
科學家們還預測,未來的類地行星更可能出現在巨大星系團內,因為他們內部還未被用掉、可以形成恆星和行星體系的氣體,多過銀河系很多。
太空探測科學研究會的行星專家皮特·拜魯茲表示,這項研究的主要動機是想要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相對於其他「待產中」的行星們來說,地球的確是個「先行者」。
http://litenews.hk/?p=479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