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臨近年底,內地經濟界出現了一個熱門詞彙:「人無貶基」。內地官方源於對中長期中國經濟增長樂觀的預期,不斷強調人民幣不會貶值,然而事實卻是美元加息預期增強,人民幣持續貶值。有媒體指「人無貶基」的說法是自欺欺人,也有媒體在持續唱好人民幣匯率,認為未來趨勢仍可期待。
「人無貶基」為「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之濃縮,該原句來源於內地媒體新華社在今年1月26日刊發的英文報導。今日《經濟日報》「國情知聞」高青評論這一熱詞,並引用內地網友評論「該成語深得中國成語的精髓,與葉公好龍等經典成語異曲同工,極富諷刺意味。」
文章指內地央行新公佈的外匯儲備下降,反映市場因人民幣貶值,加快資金外流速度;而內地官方對此開始採取多項管制資本外流措施。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資本進出管制使一些在內地的外資公司遇到支付困難,而在外投資的中資企業拓展戰略也將受挫。高青認為,現狀說明「人無貶基」的強心針與管制資本手段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黃元山在《蘋果日報》「貸評山下」專欄撰文,認為中國官方不能放任大量資本外流的狀況持續,為穩住外匯儲備,現在防止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唯一選擇只有控制資本流動。但此舉也似雙刃劍,遏制資本外流勢必打擊離岸人民幣市場。黃元山預計,若未來資本外流情況依舊,則更堅固的管制堡壘將為對外投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使「惡循環」持續。
不可忽略「入籃SDR」的作用
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信報》在本月初曾發文「檢視人民幣定價機制失衡」探討人民幣貶值的趨勢,文中提到,在今年10月人民幣正式入籃SDR之前,美元兌人民幣曾保持長時間穩定;而且「入籃」一事在年初曾成功緩解了對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憂慮。謝棟銘認為,與其淡化「一籃子貨幣」的概念,不如適當參考新加坡,為「籃子」設定一個交易區間;或者以強化「籃子」作為過渡,重塑市場預期。
今日《商報》「香江評論」子木專欄則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不是一味走貶,進入12月人民幣反覆出現強勢,離岸也收復了6.9關口,說明央行已明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必須以「7」為底線。雖然人民幣在本週會由於美聯儲議息結果遭受更強壓力,但人民幣12月以來的態度表明,近期的波動是在美聯儲加息前貶值壓力的釋放,中國經濟韌性也在增強的情況下,貶值預期較高只是多數市場參與者不習慣人民幣有升有貶,並不代表人民幣將長久成為「軟柿子」。
http://litenews.hk/?p=2524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