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熱線」精華

曾俊華今早在電台節目中詳細回應市民對財政預算案的各種疑惑。



【香港輕新聞】財政司長曾俊華今早出席電台聯播節目,對財政預算案各項建議均有剖釋,從言詞之間可以看到曾俊華更樂意將對社會事物的個人看法,與市民分享,難怪外界形容今次財政預算案是「參選特首政綱」,甚至引來擺明車馬要競爭特首寶座的葉劉淑儀批評是「賣口乖」,不過市民的反應大致正面,有市民讚賞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有正視社會問題,提出問題形成各方有責,不是只會將問題諉過社會。亦有市民歡迎預算案回應社會訴求,包括對中產的支援。以下是曾俊華訪問精粹:


外圍經濟下行
曾俊華預計今年經濟相當有挑戰性,因為外圍經濟,不論歐洲日本,抑或內地及新興市場,都面臨下行壓力,香港作為外向形經濟體,面對很大挑戰,需要繼續依賴內部經濟增長。他又指,政府在旅遊業上,除了提供短期資助,亦有提出中長期措施,加強向外宣傳本港,吸納更多高質過夜及會展旅遊旅客。他強調旅遊業的就業人數不少,包括不少基層,需要保障。


可能出現負增長:
香港經濟視乎外圍環境,如果外圍經濟今年惡化得快,本港會有負增長的可能。曾俊華指,今年估算經濟增長百分之一至二,是比較中肯的預測。曾俊華又提到,現階段見不到通縮可能,但他指現時物價跌得很快,包括油價和重金屬原材料等,令本港輸入通脹率下降幅度大,如果出現通縮,會對本港經濟有大影響。


公屋戶每季寬減700元:
有公屋住戶不滿今年預算案無再為公屋提供免租,質疑無顧及基層利益。曾俊華回應說,政府的總支出數目,今個財政年度同去年比增長百分之十四,是相當多,他又提到,今年將差餉寬免增至四季,亦有利公屋住戶,因為房委會將會退回公屋戶的差餉數額,每季平均有700元。


退保需考慮可持續性:
曾俊華指去年購買通脹掛鈎債券IBOND的六十萬人中,約有八萬名長者,是相當大的數目,顯示市場有需求,但目前未有相關產品推出,因此政府希望推出銀色債券發展債市,亦為長者提供多一個選擇。有市民致電批評政府無意擴闊稅基以推動全民退休保障,反而在預算案減稅是倒行逆施,亦有市民要求向非政府機構提供物業用作經營安老院。曾俊華指政府正就退休保障作諮詢,強調需要考慮可持續性,政府亦會繼續聽取公眾對老人服務的意見,認為最重要是做好土地及人手配套。


樓市下跌成趨勢言之尚早:
曾俊華指樓價過去四個月下跌百分之九,但是否形成趨勢,仍然未知,需要時間觀察。對於是否應該在按揭成數限制上「鬆綁」,曾俊華指,有關決定需要考慮不同因素,例如置業負擔能力過去一段時間,平均是四成六,但到一五年第四季上升至六成二,形容相差很大。


改變稅制有困難:
曾俊華承認,本港稅基狹窄,當經濟環境變化時,政府收入波動會較大,但在政府財政現時有盈餘之下,要求市民交多些稅,或改變現行稅制,某程度上有困難,但強調政府仍會不時檢討。曾俊華又指,稅基窄亦是本港吸引外資的地方,在簡單和低稅制下,很多公司來港,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令香港在當前困難情況下,失業率仍然維持低水平。


增競爭力應對新格局:
財政司長曾俊華出席電台聯播節目表示,本港經濟非常靈活,因為絕大多數企業是中小企,轉身快,容易適應環境。曾俊華指,在新經濟秩序下,站在北極都可以做到國際性的生意,但同時競爭亦來自全世界,政府要在教育和培訓多做工作,加強競爭力,應對新經濟格局。


不應改法律遷就新科技:
曾俊華指出,推行政策時會以「科技中立」為宗旨,不會因為有新科技,而更改法律去遷就,強調要在科技優勢和不好的地方之間求平衡。


跨專業辦公室控制工程開支:
曾俊華表示,在預算案中提出成立監察工務工程進展的跨專業辦公室,在三年內檢討三百項工務工程的投標過程及控制支出,他表示如果透過措施,可以在三年內節省一千億是好事。


社會意見多找平衡不易:
行政長官梁振英,將過往在預算案一次性紓困措施改為恒常支援,例如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只要有適當需要就應該進行,曾俊華表示,社會意見多,要找適當平衡並不容易。


「本土」名詞不應被霸佔:
曾俊華指,不應讓以本土為藉口的人,霸佔了「本土」的詞語,認為有本土情懷是當然的事情。他指,粵語電影打入廣東省票房,是多年前透過CEPA爭取回來,去年廣東省票房有高達四十億人民幣。他以《狂舞派》為例,指香港有很多好的電影出品,應該把握這項機遇。


不要再鼓勵「勇武」:
曾俊華指政府對解決複雜社會問題責無旁貸,但單靠政府並不足夠,要社會一同參與,希望大家有決心解決問題。他指問題非一朝一夕形成,希望市民要有耐心。他亦再次重申,希望社會不要再鼓勵所謂勇武,暴力行為不會被社會接受,而暴力亦無助改善制度。


增經常開支惠及基層:
曾俊華回應批評指預算案沒有惠及基層時指出,不應單看短期紓緩措施,他舉例,政府福利支出較十年前大增一倍,福利佔經常性支出百分之十九,形容增幅非常快,正正是將資源再分配給市民。他又說,留意到有人批評政府減少醫管局資助,強調有關講法不是事實,今年的總資助金額達到516億,增加了6400萬,這項增加仍未計及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2000億,和撥給醫管局推行公私營協作計劃的100億元,又指醫管局的財政狀況健康。


http://litenews.hk/?p=1161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前發生的華人家庭犯罪團伙「奶粉大盜」案的賊贓奶粉,據悉目前這位華人女子已經被警方釋放,但可能只是作為嫌疑人等候審理,而並非無罪釋放,目前此案仍在繼續調查之中。 今年1月澳洲警方偵破嬰幼兒奶粉盜竊家族 在今年1月份,一位名叫柯劍鋒(音譯,Jian Feng Ke)的華人剛剛從中國飛抵澳洲,就在機場被警方拘捕,他的父母和妹妹在他被捕前也已經被警方拘捕,警方一共逮捕了8名家庭成員,其中年紀最小的22歲,最大的53歲,各人被指控在澳洲盜竊嬰幼兒奶粉。   警方在被捕女子寓所發現大批奶粉,部分疑為賊贓。   疑犯房屋搜出4000罐奶粉、蜂蜜和保健品 澳洲警方從疑犯家庭位於悉尼的兩棟房屋中搜出了總價值超過100萬澳元、多達4000罐的嬰兒奶粉、麥盧卡蜂蜜和保健品,以及21.5萬澳元現金贓款。這些被盜的奶粉和保健品都正準備運往中國。從2018年開始,澳洲警方就一直在調查被盜奶粉的下落,之後順藤摸瓜找到這名做代購的華人女子,並人贓俱獲將她逮捕。   被捕女子被稱為「墨爾本夢幻」,曾被電視台跟蹤拍攝她搜購奶粉手法。   被捕女子外號「墨爾本夢幻」圈內十分知名 據知情華人透露,這名被捕的華人女子在澳洲代購圈內很出名,她就是「墨爾本夢幻」。在澳洲九號電視台的一檔名為《A Current Affair》的節目2018年曾播出的一個專題片《瘋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Baby formula frenzy)中,她就是被拍到搶購奶粉的主角。 祖孫三代螞蟻搬家不斷到超市購買奶粉 在這個電視台的特別節目中,記者跟拍了這個住在墨爾本的華人家庭一整天,從背後看著「夢幻」女士一家人,她和母親還有孩子(祖孫三代),各自開車到不同的超市瘋狂購買奶粉,之後塞滿汽車後備箱,並囤積到自家車庫。這個節目還採訪了澳洲的年輕媽媽們。她們講述了由於這些華人代購無視4罐限量,以「螞蟻搬家」的方式不斷掃貨,以至於她們經常為買不到嬰幼兒配方奶粉而苦惱。     https://www.litenews.hk/?p=70068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以解決的;亦有意見表示,以普通法控告「九子」的疑似不公,法官的說詞也「十分礙耳」,然而卻證諸佔中事態的發展。 突顯修補撕裂的困難 《明報》 社評 表示,佔中案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是「突顯社會撕裂從未真正癒合」,而「衡量判刑輕重需要視乎具體場景,避免引喻失義又或立場決定腦袋」。對於控罪是否適合、判刑是否過重,「應當本着法治精神,經由上訴程序處理,不應政治化」。 社評 認為,在支持者眼中是「從容就義」,可是在不滿者眼裏卻是「死不認錯」,「雙方對事情的認知和觀感存在鴻溝,突顯修補社會撕裂的困難」。 應避免政治立場先行 《明報》 社評 認為,佔中案只是根據法律觀點,決定九名被告罪名是否成立,「跟佔領運動的政治和歷史評價是兩碼子的事,看待量刑輕重,應該避免政治立場先行,亦要避免斷章取義式的直觀比較」。對於政治層面的撕裂,「只能透過政治對話接觸」收窄分歧;至於消弭人心撕裂,則「需要各方易地而處,換位思考,多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裁決令社會更撕裂? 《信報》 「金針集」 金箴 文章引述民主派會議召集人 毛孟靜 表示,「判刑結果想帶出『打和』感覺」, 文章 卻認為「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是社會進一步撕裂的助燃劑」,「佔中案的起因是政改,政制不改,社會不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味強調法治,毫無疑問是捉錯用神」,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 難言對選舉的影響? 《信報》 「金針集」 金箴 文章表示,邵家臻和陳淑莊即時喪失議員資格的機會不高,因為民主派議員人數在立法會佔三分之一以上,對於抵住「DQ」壓力,而立法會換屆選舉亦將在明年展開,「DQ完再補選差不多夠鐘落莊洗牌」,建制派也「犯不着逼人太甚」。 文章 認為,目前難言判刑對明年選舉的影響,「民主派理論上可以藉着有人坐監而得到同情票,奈何本土派從一開始就質疑佔中九子的理念,能否贏得他們的選票實屬懸念」。 不肯面對慘重代價? 《星島日報》 社評 表示,法官判詞指出大眾看清「故事的另一面」,「就是被告借『公民抗命』之名肆意違法,破壞秩序,讓眾多市民飽受佔領之苦,卻始終得不到他們的道歉」,「判刑

性侵8歲女童變態犯人將出獄 韓媒為何決定公開其長相?

【香港輕新聞】韓國男子趙斗淳(조두순)2008年性侵一名8歲女童,令她終生要掛著尿袋生活。事後他聲稱醉酒,僅被判12年刑期並於明年出獄,不少人擔心他會報復受害者;對此,MBC電視台節目24日晚冒著違法風險首度公開其長相,強調民眾安全大於罪犯的肖像權。 電影《許願(소원)》劇照/MBC《真實搜查隊(실화탐사대)》節目截圖 韓國上星期開始實施《趙斗淳法》 據 《MBC NEW》 報道,韓國16日開始實施《趙斗淳法》,即《關於對特定犯罪者的保護觀察及佩戴電子裝置的法律》。 該法規定,刑滿釋放的特定刑滿釋放人員除必須佩戴電子腳鏈外,任何有可能再犯的高危犯人會由觀察官24小時緊隨,從而監視犯人出獄後行為,包括確認有否接觸兒童。隨著這新法令的實施,令此案再一次成為韓國人關注的焦點。 稱醉酒才犯案獲判輕判12年 2008年,年僅8歲女童娜英(化名)在上學途中,被趙斗淳誘拐到教會廁所內性侵。事後醫護人員發現娜英不單小腿骨折,連大、小腸也流出體外。娜英在接受手術後雖然保住性命,但需永遠依靠人工肛門及掛著尿袋生活。雖然大批韓國民眾要求嚴懲趙斗淳,但他於法院供稱自己因為醉酒才犯案,結果獲判12年刑期,將在2020年刑滿出獄。 60萬韓國民眾請願阻出獄落空 受害者父親前年1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感到不安,同時要求公開趙斗淳照片,「我只在庭審的時候見過他,等到他出獄,即使走到旁邊坐下很可能都會不認得,這個事實」。同年12月,有逾60萬民眾請願反對他出獄,惟韓國政府發言人稱在現行訴訟法律體系下,案件不會重審。 【特稿】8歲女童遭性侵終生掛尿袋 為何案件再受關注? 心理測試顯示再犯率極高 《Channel A》 曾報道,趙斗淳一直聲稱自己沒犯事並多次作出挑釁,「你們以為我會被關在這一輩子嗎?等我出獄後,大家都走著瞧」。據指,韓國法務部2018年對趙斗淳進行性犯罪治療經過鑑定,結果被判斷「再犯率極高」;不少民眾認為,至今仍無得法得知趙鬥淳的長相,無疑是令人心惶惶。 韓節目:民眾安全大於罪犯名譽及肖像權 對此,MBC電視台節目《真實搜查隊》(실화탐사대)周二(24日)晚上公開趙斗淳「未經打格」的照片,引起民眾關注及討論。雖然做法或有違韓國法律,但節目製作組向 媒體 表示,在現行法律下,即使在性犯罪者出獄後,將政府韓國公開性犯罪者資訊的網站上的犯人照片及居住地告知受害者家屬,也可能因為「名譽毀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