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星期天都是我最悠閒的一天,因為工作量不多,不至於把我困到工作枱上。這天,我跟老鍾走到青衣 IVE的校園。由於初次到訪,面積之大令我意想不到,站在空地更可飽覽整個貨運碼頭,身心不禁放鬆下來。緩緩的微風迎面而來,我倆隨便找個長椅而坐,漫不經心說點閒事,本打算就這樣輕鬆地渡過這天,直至我拋下一句,竟令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前途。
「你之後有什麼打算?」,此話源於老鍾疑惑地問剛祼職的我未來路向,我腦海頓時一片空白。心沉了沉,事實上自己有了一個老套的計劃,倒是離不開找份平穩工作,與伴侶一起供樓,更甚想一下自己小朋友的性別。這個似曾相識的人生階梯規劃,究竟概念從何來?
年前讀過台灣漫畫家朱德庸先生的散文《我們都有病》,當中寫了一個比喻「不同的植物為了適應同一種氣候,強迫自己長成同一個樣子」,一個荒謬卻寫實的社會現象。那個「老套」的規劃,就是時下眾人的想法。猶如有人願意當優質租客,但有更多人甘於成為樓奴。所謂上車是人生目標,傳宗接代是我們責任,就連眼前的大校園也是年輕人誓要考入大學的踏腳石。這些概念不但是中國傳統遵從經驗的想法,亦是現代人在今天悲哀社會中的哀號。朱先生說得對,有時我在想為何我們要自己去適應一種不喜歡的模式以配合同一種時代的氛圍?是時代作賤我們,還是我們的犯賤?
在眾人都在跑的時代,應該要視乎自己的體力能否支持,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追逐目標,按部就班不必比較、盲從,試問背負千斤重又怎能走得更遠、更實在?
共勉之。
https://litenews.hk/?p=3147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