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立法會議員兩日一夜的考察東江水之行結束,行程中建制派與泛民派互動氣氛罕見的融洽,更有消息透露,兩營有意再組團北上,有建制認為多搞這類交流團有助「潛移默化」泛民,本港傳媒關注泛民與建制,甚至與內地能否因此改善關係。
《明報》政情專欄「李先知」透露,考察期間建制泛民打成一片,部分建制派不時與長毛合照,亦對長毛能入境表示高興,更有年輕議員在晚飯時與長毛「隊酒」;有建制派形容,不論長毛還是其他民主派,今次都認真考察,「泛民亦不想搞政治表態」,認為這類交流最大收穫是令泛民了解內地發展一日千里,相信多搞這類交流團有助「潛移默化」泛民。
「李先知」續指,民主黨議員黃碧雲表示,泛民赴內地的癥結是中央與泛民的互信,今次北上顯示泛民會實事求是,而非喊平反六四、不是去做騷或抽水;「熟悉國情的消息人士」則表示,現階段泛民與內地的互動,仍不宜由內地主導有關議程,「發球權仍在他們一方」,又指只要泛民議員願意,內地當局必會配合。
《星島日報》社論亦形容今次長毛及其他泛民議員的行為,較3年前的上海之行克制許多,沒了政治小動作,認為這反映了現時的社會氣氛,「政治火藥味最濃的日子暫且過去」。社論又指,近年泛民與中央嚴重對立,社會撕裂,反而流失了大量選票給本土和自決派,如果傳統泛民能有理有節地與中央達成良性互動和溝通,非但不是政治毒藥,反而是比激進派優勝的賣點。
不過,《星島》又指出,東江水之行內地與泛民、建制與泛民,可以在不設置任何政治前提下,就民生事項進行建設性交流;但日後若遇到一些政治性較強的民生議題考驗,雙方矛盾恐又激化。
《東方日報》的「正論」則指,中國人有「飲水思源」的說法,東江水供港染上政治及感情色彩,被視為內地惠港政策的重要內容,但東江水價格十年間漲價九成,遠高於馬來西亞對新加坡的供水價格及同樣使用東江水的深圳,料五年後就會趕上本地海水化淡的成本,而且「統包總額」的供水模式也不盡合理,而今次內地重彈此模式等於「買保險」、對香港最有利的舊調,似乎無意傾聽香港的意見。
「正論」認為,今次議員北上,實際上是內地向香港反對派展現善意的一次機會,既然中央願意為反對派放軟身段,中央又總是說凡是對港有力的,中央一定支持,何不在內地對港供水的模式、價格方面聽取香港民意,將善意進行到底呢?
《蘋果日報》刊登時事評論員黃世澤的評論文章,探討香港如何提高東江水議價能力。文章認為,首先香港必須興建海水化淡廠,一旦本地可以滿足大部分是誰需求,東江水就變得可有可無,廣東省政府為了保住生意,自然會提供優惠給香港。
黃世澤續指,更重要的是香港政制必須確保選出來的議員代表港人利益,如民主黨雖被指為是大中華膠,但在民生議題上,為了選票仍得照顧香港,歸根到底是因為任何民生問題歸根結柢都會涉及利益分配問題,而政制正是解決利益分配的關鍵。
https://litenews.hk/?p=3032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