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紙媒觀點】「孤狼式」恐襲防不勝防 港人難以獨善其身

0720 觀點
伊斯蘭國表示對德國火車恐襲承擔責任,調查人員搜查兇手的房間,發現一面伊斯蘭國的手繪旗幟。
【香港輕新聞】法國、德國接連發生恐怖襲擊,一向未遭恐襲威脅的港人亦成受害人。一對準新人與準新娘家人在德國威爾茲堡一列火車上,遭一名阿富汗難民以刀及斧頭襲擊,一家天倫樂遊慘變噩夢。今日本港多間傳媒關注恐襲陰霾籠罩下的全球,指「孤狼式」恐襲成為新趨勢。
德國火車恐襲,救護員趕到現場救治傷者。
德國火車恐襲,救護員趕到現場救治傷者。
一向與IS等恐怖組織無瓜無葛的港人在德國火車襲擊案遭殃,令港人震驚,不過本地傳媒一致認為是次恐襲並非針對港人,但在全球一體化下,歐洲籠罩在恐襲陰霾下,香港亦難獨善其身。《文匯報》社論建議外遊港人向入境事務處登記出門記錄,若遇問題,可獲入境處及時通知,更應避免安全風險較高的國家。《大公報》就慶幸香港已回歸,在外遇險時有中國領事館伸出援手。
論及今次恐襲發生地德國,《星島日報》社論指,德國是收容難民最多的國家,從人道立場而言,大家有責任為逃離戰火顛沛流離的難民提供避難所;從經濟角度考慮,外來難民亦可填補適齡勞動力的短缺。但是,雖然德國政府推出大量措施幫助難民融入,文化差異和經濟鴻溝都難以縮窄,一再發生的惡性事件,令當地排外情緒升溫。
《東方日報》的「筆下風雲」就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大愛包容」大錯特錯,令人民付出巨大代價,又批評港府「湊熱鬧」收容「南亞假難民」,不僅造成沉重財政負擔,更有治安隱患,質問「港府引火自焚,難道要全港市民陪葬?」
另一方面,多間傳媒認為今次事件凸顯出近期全球恐襲的新趨勢——「孤狼化」。《經濟日報》社論詳解,「孤狼化」的恐襲並非由恐怖組織策劃、提供資源甚至人力,而是通過公開宣傳,如在互聯網上號召某些地區的支持者,由在地人自行進行恐襲。但這種單槍匹馬的恐怖襲擊,亦可造成傷亡,散播恐怖氣氛令社會恐慌。
《成報》社論則指,移民至歐洲各國的難民大多是沒有主見的年輕人,恐怖組織的宣傳刻意挑起他們的孤獨感、受歧視感、務求令他們踏上「自我激化」之路。《經濟》陳啟賢的「國金札記」專欄便舉例指,法國穆斯林難民有被邊緣化的現象,他們居住在大城市邊緣的貧民窟,耳濡目染大大小小罪案,難以出淤泥而不染。
此外,《經濟》又補充,除「孤狼化」,近年恐襲的另一個趨勢是「本土化」,德國火車恐襲、美國奧蘭多槍擊案,及去年法國《查理周刊》槍擊案的兇手,都在當地出生,並成長於斯。社論認為這兩個新趨勢,令過去各國靠偵查恐怖組織通訊、資金流動等手段的反恐工作,都難以奏效。
《經濟》社論認為,面對恐襲新趨勢,各國必須加強合作,打擊極端組織,亦應推行社區反恐,如推動執法單位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避免文化誤會、協助弱勢社群尤其融入社區等,以防止恐怖主義在邊緣青年中蔓延;但亦坦承社區反恐是長期戰,恐怕全球都要如法國總理所言,「接受與恐怖主義共存的無奈現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

性侵8歲女童變態犯人將出獄 韓媒為何決定公開其長相?

【香港輕新聞】韓國男子趙斗淳(조두순)2008年性侵一名8歲女童,令她終生要掛著尿袋生活。事後他聲稱醉酒,僅被判12年刑期並於明年出獄,不少人擔心他會報復受害者;對此,MBC電視台節目24日晚冒著違法風險首度公開其長相,強調民眾安全大於罪犯的肖像權。 電影《許願(소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