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用作溝通的,我們學一種語言是從聽開始,然後就以學著說的形式進行模仿。把累積的知識記下來或廣傳開去,就需要文字了。所以,接下來就需要學懂閱讀,再學習書寫,此所謂語言教育一直講開的「聽說讀寫」了。因能有效表達、學習和與別人溝通,會語言生存就更容易。無論母語是甚麼,只會聽講,不會讀寫,我們只能稱為文盲。文盲阻礙學習,所以更容易掉進貧困的惡性循環之中。
當我們越懂得多語言,生活就越豐富,可以看更多電影與書籍、交更多不同國籍的朋友、可以參與更多不同活動或大型國際活動,例如作為奧運義工,等等等等。
許多時別人問「你懂英語嗎」,意思不是你曾否閱讀過英國文學作品,或能否寫得一手英文好詩,而是你能否順利地以英語和他人溝通(即聽講)。所以懂普通話也是相同的意思,而不等於你中國語文水平很牛逼!
反而,生活在香港,日常口語是廣東話,但書寫的是中國語文,無論與操上海話或是北京話的人,只要學習過中國語文的都能以中文書寫溝通。會漢字的人學日語比起在美國長大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學日語有優勢。已懂得用中文書寫的學普通話更駕輕就熟。
究竟楊局長的用意是希望香港在未來能提升中國語文水平,還是認為香港在未來更需要學好普通話?
如果身為教育局長的楊潤雄先生,以為普教中會讓香港中文水平提升的話,那他其實不懂教學。就好像說用英式英語學英文會令英語水平提升一樣那麼莫名其妙。普教中的內地沒有中文水平低的學生嗎?語文水平高低是教育質素與社會配合造就的。在普通話不多用的地方普教中,不但不會有任何優勢,反而因為用一種新語言來學習語文,讓學生更難掌握語文,甚至造成混亂。除非香港變成多語城市,因為日常生活已多用不同語言,那麼從小普教中才不至太混亂。但對於中國語文水平的提升,可能沒有什麼幫助可言。其實用甚麼語言學習更有效是社會及經濟導向,並非只在學校硬性規定就能成事。
假如楊局長是想香港人越來越多人用普通話,普教中也不是個好方法。以英語作實例。若然事事有中文說明,英語環境小,自然會多依賴中文,平均英語水平永遠不會比中文好。又有多少學生會刻意看英語電視劇而不用麗音轉廣東話?這個循環可在教師質素見證。教師如何能突破現有環境培養出語文水平比自己更好的學生?一個不接觸英語的家庭又如何突破這個循環?
最後能否像某位KOL所言(不知是否認真的),憑粵語領導世界?再以英語為例,英語有幾個國際標準測試;普通話亦有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廣東話想領導世界,應該不是在電視做幾個只有曉廣東話的觀眾才明白的粗口節目就可以。香港人需要先戒掉懶音,認真看待自己的話語,製定一套發音與書寫標準,那就距離所謂「領導世界」邁進第一步了!
https://www.litenews.hk/?p=6063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