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8的文章

特朗普馬克龍白宮植樹 數天後樹苗卻「離奇消失」?

【香港輕新聞】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於白宮舉行會談,二人的更互動被媒體形容為「男人的浪漫」(Bromance)。其後,他們於白宮草坪上植下樹苗,象徵兩國關係友好。但短短數日後,有記者發現他們所種下的樹苗似乎「消失」了,結果掀起一陣討論熱潮。 影片截圖/翻攝自路透社 樹苗紀念百年前美英法抵抗德軍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夫婦上星期赴美訪問,並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種下具有歷史意義的樹苗。 據 《路透社》30日報導 ,樹苗是在法國北部貝勞森林(Belleau Wood)戰役現場附近發芽。而馬克龍把它贈與白宮的用意,是為了紀念1918年美國海軍當年聯手英、法抵抗德軍,當年約有2千名美軍陸戰隊在該地陣亡。馬克龍,指這株樹苗會提醒「我們緊密相連的關係」。 Il y a 100 ans, des soldats américains se battaient en France, à Belleau pour défendre notre liberté. Ce chêne (mon cadeau à @realDonaldTrump ) sera un rappel, au cœur de la Maison Blanche, de ce lien qui nous unit. pic.twitter.com/7uJcAclPBR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2018年4月24日 The tree from the Belleau Wood grew from the earth where the blood of your soldiers was spilled to defend France. https://t.co/6qDE5TXBxr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2018年4月24日 樹苗數天後消失引猜疑 數日後,《路透社》於週五(27日)晚上發布照片,4月23日特朗普和馬克龍在白宮草坪植樹的位置變成一片黃色,而兩人種的樹苗似乎「消失」了。照片於網上傳開後,不少人猜測這棵象徵兩國關係友好的樹苗被移走,或帶有政治意味。 據《巴黎人報》報導,馬克龍送樹的寓意是希望特朗普重視保護世界環境,有人認為,樹苗的消失反映

禁議員視察西九「內地機構辦公備勤區」惹抗議

被禁視察西九車站「內地機構辦公備勤區」,民主派議員坐在地上抗議。   【香港輕新聞】 立法會一地兩檢法案委員會成員,今早參觀高鐵西九龍站,了解乘客離港和抵港的路線。期間,民主派議員包括朱凱迪、范國威、毛孟靜、陳志全、區諾軒、張超雄、譚文豪等,要求視察內地口岸區界線的「內地機構辦公備勤區」,但遭運房局局長陳帆拒絕,議員在B3層可供進入內地口岸區的入口一度與陳帆爭論,並在進入內地口岸區通道門前坐下抗議。   陳帆拒絕議員參觀內地口岸區要求便轉身離去。 民主派議員不滿只准「做遊客」 立法會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早(30日)第2次視察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總站,6名民主派議員不滿運輸及房屋局只安排他們參觀指定位置,認為等同強迫他們「做遊客」,因此現時逗留在站內地庫B3層靜坐示威,約10名港鐵職員留守在靜坐的議員附近監察情況。   朱凱廸指民主派議員希望視察橙色部份將來會實施全國性法律的內地口岸區範圍。 朱凱廸指公眾最關注的卻不准視察 有份參與示威行動的議員朱凱廸在Facebook直播指,運房局規定議員只能沿指定路線參觀,但公眾最關注的內地口岸區界線及內地派駐機構辦公備勤區,卻不在視察範圍之內,雖曾向運房局局長陳帆提出要求但被拒絕,因此決定自行在站內視察及示威。 https://www.litenews.hk/?p=50346

指控老師歧視普通話 中學生網上發文公審

【香港輕新聞】日前,一名疑是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的初中學生於網上發表公開信,點名批評老師作出「香港讀書,唔該講返廣東話」等涉歧視言論,並揚言向教育局和平機會投訴。事件引起網民爭論,有人認為學好廣東話是基本,亦有人批評學生行為是「文革式批鬥」。 圖片來源: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學校網站/facebook@ KYD Secrets 4月28日晚上, facebook專 「KYD Secrets」 刊登了一名疑似初中學生的一封公開信,名為「甲寅年總理中學教職員對使用普通話的歧視行為」,信件並沒有署名。 信中,學生點名批評兩位老師,涉嫌對使用普通話的學生發表帶有歧視成分的言論,當中包括「唔該,甲寅年係一間香港學校,(係)香港讀書,唔該講返廣東話,如果唔係唔該唔好(係)度讀書」。 學生於信中揚言,「不會吝惜作為香港學生和家長的權力」,並將聯署向東華三院反映,及向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教育局和平機會投訴,甚至聯絡傳媒。學生最後強調,希望學校管理層正視問題並及早處理此事,作出公開回應。 翻查資料,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是一間位於上水區的Band1英文中學。 網民一面倒批評學生:呢到係香港 連日來,帖文引來不少人留言爭論,,亦有學生留言為老師澄清。 有人番言指要捍衛廣東話,並批評學生不懂得「入鄉隨俗」,「身在香港,學好廣東話,對你將來找工作和融入香港社會都有幫助」、「簡單d講,我去中國都要學講普通話啦,由一開始好多字都唔識講,到而家講到一口流利」。 另外,亦有人認為學生於網上公開點名老師的行為是「文革式批鬥」,透過網絡公審對老師「人格謀殺」,「我要寫信去你學校表揚呢位老師之餘,仲要投訴你呢班完全不尊重老師嘅學生」、「打壓完人地的言論自由,然後打造一個自由的教學環境?」、「 文革餘毒,咁細個就識得利用媒體對老師人格謀殺,上綱上線,唔知係邊個教既呢 」。 曾有幼稚園限學生只能講普通話 過去,曾有幼稚園疑限制學生只能說普通話,引起極大爭議。 據《明報》本月初的 報導 ,曾有鋼琴老師於網上分享指,有幼稚園疑禁止學生講廣東話,甚至要求學生互相監察,發現違規者就要向老師告發。 該名鋼琴老師表示,學生來自內地家庭不懂說廣東話,學琴時也是用普通話,平日上課時他們會談天。有一次,她聽到學生說曾告發講廣東話的同學,並指老師講明「要說廣東話的話就出去說,一旦發現了有同學講廣東話就要告發他」,令她覺得事

美媒:中國會為俄羅斯製造航空母艦嗎?

在吸收了「遼寧」號經驗後,中國第一艘完全自行生產的航母已經下水試航。       【香港輕新聞】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4月27日刊載題為《中國會為俄羅斯造航母嗎? 》的文章,今析兩國在發展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作者指,中國如果為俄羅斯建造航母,將可以促進未來建造航母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的發展;有助於鞏固莫斯科與北京正在形成的安全關係,深入了解俄羅斯希望安裝在航母上的專利技術;同時還能豐富中國在國際戰艦製造市場的行政管理經驗,可算一舉數得。 俄羅斯龐大艦隊面對老舊及缺保養 俄羅斯龐大的艦隊,過往是依賴蘇聯年代的烏黑蘭生產及維修,4艘「基輔」級航母及兩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都是烏黑蘭的船廠製造,自從蘇聯瓦解烏黑蘭轉向與歐洲結盟後,俄羅斯的新艦艇供應已經減少,舊艦艇的維修也出現緊張。其「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已到了必須大修的時期。最近在部署敘利亞沿海的行動中,航母性能不佳。除了引擎毛病,飛行甲板也有問題。在整個服役期間,「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的備戰狀態一直很差,主要是因為缺乏經驗和維修經費。鑑於航母已服役近三十年,不知俄羅斯海軍還能想方設法讓它再服役多少年。 向中國訂購航母可能是俄國海軍出路 不過,文章指出,俄羅斯近期都無機會更換新航母。雖然俄羅斯有時宣稱新航母即將建成,但其實真正的設計工作尚未開始。此外,在緊縮防務開支時期,俄羅斯對海面艦隊的重視程度似乎正在下降。即使俄羅斯想造航母,也完全不清楚它是否能在合理的時間框架內完成任務。文章提出,俄羅斯會否放棄自行生產,像其他國家那樣,改為向別的國家購買,特別是會否向中國購買航母呢? 俄國仍未能恢復生產大型艦艇能力 文章認為,至少就大型水面艦船而言,俄羅斯的造船業一塌糊塗。 15年來,俄羅斯基本上重建了製造潛艇以及小型水面艦船的能力。但是,建造大型船隻的能力還不行。從法國購買兩艘「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就是為了啟動造船業,可是,交易最終破產,目前也沒有明確成熟的替代計劃。 過去10年是中國生產艦艇黃金歲月 另一邊廂,中國的造船業在過去10年來取得長足進步。自2007年以來,中國有6艘2.5萬噸級兩棲艦艇、17艘7000噸以上級驅逐艦和1艘1.3萬噸大型驅逐艦下水,當然還有1艘新的航空母艦。中國的最新航母很快將進行試航,只用5年就完成了建造。中國還在建造一艘大型平面甲板兩棲攻擊艦(排水大約4萬噸)和6艘大型

【來稿】溫仕文:外高加索危局 亞美尼亞如何在夾縫中前行(之二)

亞美尼亞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成為總理,碰上由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領導的反對示威,馬上拖展強人本色。不料,警方試圖驅趕群眾不果,反過來激起民憤,令薩爾基相的政治優勢逆轉。及後,兩派領袖談判破裂,雙方膠著,直至士兵加入示威陣營,薩爾基相終於屈服,宣佈 下台 。 亞美尼亞代總理代總理卡倫·卡拉佩特延。照片來自網絡。 亞美尼亞:政局未明 亞美尼亞目前的政局反映,薩爾基相的強勢只是局限於在黨內,沒有足夠的民心作為根基,最終失算。不過,推倒薩爾基相不等於打倒「建制」勢力。換言之,就算帕希尼揚能借助群眾力量而成為總理,除了有機會遇到其他同屬反對派的競爭對手挑戰之外,也需要面對固有勢力的反擊。 事實上,暫代總理卡倫·卡拉佩特延(Karen Karapetian)屬薩爾基相所領導的黨派,而屬於獨立黨派的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Armen Sarkissian)也是其政治盟友。薩爾基相執政後一直拉攏國內政要與商家,所以國會內不少成員是謝爾日·薩爾基相的親信。國會內雖然存有反對派,但是大多數反對派議員都是「配角」,一般 不會正面挑戰薩爾基相 。所以,薩爾基相若干年後重出江湖,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地區長達十年(部分地區甚至更長)的經濟困境及社會動蕩,仍是當地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魘。這記億與2000年以來,該地區人民普遍較接受集權但能帶來穩定的政治強人不無關係。圖為當年人民變賣貴重物品糊口的情況,照片來自網絡。 阿塞拜疆:總統家族順利掌權 同時間,鄰國兼敵人阿塞拜疆在4月11日完成選舉,現任總統蓋達爾·阿利耶夫(Ilham Aliyev)順利連任。儘管有人投訴投票過程不公平,但是結果公佈後,國內只有零星反對集會,沒有大規模的反對行動「助慶」,可說風平浪靜。 阿利耶夫繼承父親的寶座,於2003年上任至今已經是第四屆當選。與薩爾基相一樣,阿利耶夫 一直為集權作出準備 :在2009年,阿塞拜疆改革了總統制,從此總統再沒有續任的次數限制;2016年阿塞拜疆通過法例,把總統任期延長至7年。去年,阿利耶夫設立 新增第一副總統一職 ,並委任妻子梅赫麗班·阿利耶娃(Mehriban Aliyeva)擔任這個新職位,而同時間第二副總統一職空了出來。反對派指責阿利耶夫打算把職位留給兒子, 鞏固家族政權 。 兩位同是高加索地區的政治強人,同樣踏上集權之路,為什麼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分

【旅遊】怪客搜奇:我在平壤天氣晴

板門店對於任何文史愛好者都充滿魔魅,三八線分隔的是同一語系同一民族的兩個國家,背後又博弈多少大國珍籠,世上現存已沒有幾個相似案例了。板門店作為界線,無論從北到南那邊的戰鬥意志和歷史泥濘感,還是從南到北的繽紛樂園珍惜和平的祝願,只要一步移到藍白小屋與和平之家,都令人難掩激動。 這次前往板門店,安排可謂一波三折。本想正值農曆新年到韓國時順道前往,那邊開放板門店參觀的日期又剛好與航班對不上。只能盼著兩個月後從朝鮮過去,一直和朝鮮朋友聯繫,希望取得確實發團日期,然後討論行程,一度憂心板門店行程問題。 終於四月初敲定,從丹東陸路前往,還和朋友說好在平壤見面。其時收到消息,兩韓首腦將在板門店進行峰會,板門店將謝絕訪客。那時我正好已訂好酒店和去瀋陽的機票,心想「唔係卦」,幸而朝鮮旅遊局很快通報板門店關閉日期由4月23至4月28日,而我是4月29日才去,不用更改行程。 而不幸地,烏有之鄉旅行團意外發生了。那條路段是平壤往返開城和板門店的必經之路,雖然是大路,但上次前往已親歷其顛簸。4月26日下午,朝鮮朋友轉述旅遊局下的通知,因旅遊巴事故尚未完成調查,所有從陸路前往平壤的涉外團必須暫停,到另行通知為止。我連忙搭線跑關係,知悉4月28日瀋陽直飛平壤的航班尚有餘位,馬上果斷通知朋友安排。 彷彿清風過大崗,全球對於金正恩這段時間的公關手法都予以激賞。親自善後送行遺骸、金文握手來回兩韓邊疆、出乎意料地承諾本年內解除戰爭狀態,停止心戰喊話和敵對行為(其實我覺得播錄音帶的心戰喊話很有特色),都充分展示出金正恩的政治技巧和智慧。4月26日當晚10時30分,聲音疲憊的朋友來電,「4月28日火車行程如常,沒問題了」。我猜這也跟旅遊局嗅到溫度提升,沒問題了。 明天一路向南,開城、板門店。我期待可以進入藍色小屋,還有看看兩韓首腦共植的樹。想到樹又不禁聯想到當年因為美軍砍樹而弄出朝鮮人民軍越境殺人的事故。希望兩韓在解除敵對狀態後,真正能實現統一。 搜奇怪客 2018年4月28日,平壤 https://www.litenews.hk/?p=50298

【軍事博評】呂琪:《艦船知識》上的以色列軍工廣告是怎麼回事?

中國早期的基本主要軍事類雜誌。(圖片來源網絡)   最近網上有一篇關於中國59式坦克的文章十分熱門,文章詳細講述了中國這幾十年對59式坦克改進歷程,包括中國自己研發的型號以及和國外合作改進的型號。其實,此文不僅講述了59式坦克的演進過程,還包含了中國軍工業走向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過程。 很久以來,中國的軍工產業都是標准的國家計劃經濟產物。1954年,在蘇聯援建的「一五六項目」幫助下完成了武器國產化後,很長時間內中國的武器生產都是國家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安排,也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軍火外貿。雖然中國的武器裝備稱得上物美價廉,但是很長時間裡中國很少通過軍火貿易來賺錢,1970年代以前,中國的對外軍火基本都是以援助第三世界和兄弟國家的名義出口的,甚至可以說是「半賣半送」的。 那時候中國基本沒有出售軍火的概念,亞非拉不少國家都接受過中國的軍火饋贈。而且當時中國的軍火基本按照自身的需求研制,最多就是按照對方的要求改進一下某種武器,很少有針對國外用戶專門生產的某種武器。但也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改變並影響中國軍工生產和銷售格局的幾件事就發生在1980年代初。 阿富汗戰爭 1979年12月,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戰爭爆發後美國出於打擊蘇聯的需求開始援助阿富汗,大力支持阿富汗境內的各種反蘇武裝。此時又恰值中美蜜月期,而中國也面臨著蘇聯的軍事威脅。於是中美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但鑒於當時的情況,雙方又不便出面,最後達成的協議是:美國負責選擇和培訓阿富汗游擊隊,中國負責提供武器裝備。由於中國生產的也是蘇系武器,物美價廉操作方便,很適合阿富汗游擊隊使用;況且中國本身亦和阿富汗接壤,阿富汗反蘇武裝的境外培訓基地又設在和中國關系最好的巴基斯坦境內。 於是美國出錢購買了大批的中國產的裝備例如:五六式沖鋒槍、40火箭筒、107火箭炮等等,由中國交付給巴基斯坦,再由巴方負責把裝備運送給美方選定的阿富汗反蘇武裝。美國購買軍火出手也相當的大方,沒有討價還價,按照中國的開價直接付錢,這也讓中國第一次嘗到了軍火貿易的甜頭,打開了中國軍火貿易的一扇窗戶。 兩伊戰爭 若說阿富汗戰爭讓中國軍工企業第一次嘗到了甜頭,那麼兩伊戰爭則是中國軍工企業在大放異彩的一次。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爆發戰爭,由於雙方旗鼓相當,戰爭很快就進入了相持消耗。當時的伊朗和伊拉克雖然都是盛產石油的富裕國家,但其國內的軍工

離體豬腦首次存活超一天 引科學界發文呼籲倫理約束

資料圖片 【香港輕新聞】「桶中之腦」作為一個著名思想實驗,終於有了成真的可能?一個月前,耶魯大學科學團隊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公佈了其最新實驗成果:令被取出體外的豬腦獨立存活了超過一天時間,但該科學界突破性進展也同時引起倫理爭議。本周數名科學家聯合在知名科學期刊 《Nature》 上發表論文,稱因應技術突破,繼續對培養或維持人腦組織的行為制定倫理約束。 根據英國 《每日郵報》 26日消息,美國耶魯大學專攻神經科學的團隊上月28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會議上宣布了其最新的一項實驗方法:研究員將超過一百頭豬的頭部與其軀幹分離,過程中確保豬腦不死亡,並在隨後將這批豬腦與一個名為「BrainEX」的能向器官輸送含氧人造血液的生命儀器相連,嘗試恢復這批脫離主體的豬腦能否保持血液循環。 該科學團隊的負責人Nenad Sestan表示,該實驗令人驚訝之處在於:雖然實驗對象並沒有恢復意識,但這批實驗豬腦中數十億個細胞並未死亡,而是在相當健康的情況下存活了超過一天,最多的個案生存了36小時,在此期間還保持了正常的生命活動。 美國麻省劍橋市布羅德研究所的精神病研究主任Steve Hyman據此表示,如果大腦中的細胞還活著,即使大腦受到損傷,它也還是一個活的器官,而目前單獨保持大腦活力的技術尚有不少限制,雖然本質上和「腎臟體外保護」沒有區別,但目前仍不能太過期待「將大腦移植到新身體中獲得新生」。 不過,Sestan亦表示,自己曾被醫學界人士質疑這種技術能否運用於醫療,「因為如果能在人腦上進行癌症等疾病的治療方法試驗,人和豚鼠有什麼區別?」而實驗也涉及了著名的 「桶中大腦」 思想實驗: 若有朝一日有技術將人腦從人體中取出,放在一個維生桶中保持其生理活性,同時用超級電腦對大腦發出和平時一樣的神經電訊號,並給予其相應反應,此時大腦體驗到的世界不再是真實感受,而是電腦模擬的虛擬實境,那麼該大腦還能否意識到自己生活在虛擬現實中? 而因應這項突破性技術,在本周《Nature》期刊刊登的一篇17名神經科學家、生物學家和倫理學家聯合發表的社論中,也就「人腦組織」相關實驗的特殊保護和規則進行了討論。論文認為,有關類大腦器官、人與動物嵌合體以及離體人腦組織這三種「大腦替代品」的實驗將引起新的問題,為防止未來這類實驗可能引起的倫理安全問題,科學家建議應開始為人類組織實驗制定約束。「畢竟這項技術在豬腦中已經實現,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