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特朗普的重要智囊,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早前訪港,在美國時,他曾指中國是1930年(納粹統治前夕)的德國。不過,來港後就讚揚國家主席習近平是「非常優秀的人」,被指「大轉軚」。
究竟美國保守怎麼看中美關係?被解僱的班農是否還能代表美國保守派?香港輕新聞訪問了香港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馮智政。他認為,班農對中國的評價時好時壞,但歸根結底是將中國擺在「值得尊敬的對手」位置上。以下是訪問全文:
記者:班農來港前,曾發表對華強硬的講話,來港之後又盛讚習近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馮智政:班農對中國的評價時好時壞,但歸根結底是將中國擺在「值得尊敬的對手」位置上。他此行稱讚習近平非常清晰地了解中國人需要的東西,採用的經濟管治手段「既有效又高效」。他沒有觸及中國的人權、自由等話題,反而首先談論中國的經濟管治方法,言下之意指中國領導人明白「如何控制中國人」。
需要理解,班農是現實主義者,並非根據道德評判中國領導人是否「好人」,即便在美國的公開言論,班農也僅從競爭關係上評價中國領導人。
記者:那麼班農和特朗普存在觀點上的分歧嗎?他被炒是否因為觀點與特朗普不同?
馮智政:恐怕不是觀點不同,如果班農與特朗普真是因為意見不合分道揚鑣,班農隨後在公開場合的態度就不會如此溫和,也不會繼續支持特朗普。班農退出特朗普班子其實是因為某些政治事件,如早前針對「白人至上主義」的示威活動,特朗普需要找人「揹鑊」平息民憤,因此班農便「被犧牲」。除班農外,特朗普團隊中類似的「揹鑊」例子還有不少。
還有一種情況,特朗普正有意替換白宮幕僚陣容,所以「策略性辭退」原有的一批班子成員。對於商人思維的特朗普,解僱與重聘都是家常便飯。美國現有的政府制度,能確保被解職者不會洩露白宮重要消息,也不會因此失業,解僱對於白宮而言亦未必代表「不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特朗普解僱的一眾前幕僚成員,現在大多仍擁護特朗普,並未因此變得針鋒相對。
記者:早前有指特朗普團隊內部也有分歧,這種分歧是什麼?班農又屬於哪派?
馮智政:特朗普上台時,他的團隊主要由兩股勢力組成,天然矛盾點就是種族問題。其中一股勢力堅持要走白人國民主義(White Nationalist)、排外路線;但同時特朗普也招募了不少來自高盛系統的人,這批人代表的是全球主義者(globalist),如特朗普女婿,現任總統顧問的賈里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他們要求外國勞動力從事生產,若勞動力數量無法滿足,就只剩自動化生產以及遷移設廠兩種方法,如果在美國採用自動化生產,政府就需要撥款資助。
班農雖然也出身自高盛,但是卻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的領軍人物,像班農營運的右翼保守派網媒布萊巴特(Breitbart News Network)一類網站,正是美國精英察覺到這類方法可以操縱民意,並加以利用的產物。
記者:可否介紹一下美國現在左右翼的分歧是怎麼產生的?為何白人至上主義忽然流行?
馮智政:這要重新審視奧巴馬時期,奧巴馬在卸任前十個月開始,出台了不少左翼政策,卻不是多數美國人的共識。除醫保項目之外,奧巴馬還特別為同性戀者群體、少數族裔開放大量福利,奧巴馬還經常性地在外交上向外國妥協。這些做法在當時或許只引起一些較小規模的民意反撲,但走得太快,很容易引起民意的反撲。
其中民意反撲最烈的,大概是通過同性婚姻法例,這條法例在基督教群體中造成的衝擊之大,令許多人不惜以個人前途為代價與之相抗。有信奉基督教的由國家任命的法官或法律秘書,寧願被解僱也不執行同性婚姻法例。所以同性婚姻法例想在美國部分中小型城市執行很困難,並不是難在法例本身,而是執法者。
同時,工作崗位減少,雖然有很多原因,但是最直接的觀感是來自少數族裔的競爭。在大城市,長期以來白人已經習慣和少數族裔一起工作。但在美國中部地區,在一些農業和工業的工作上,少數族裔與白人的競爭會更明顯。美國民眾感覺少數族裔增加的同時,藍領職位大量減少。起因可能更多是科技進步以及全球化進程,但相對於這些無實體可考的變化,工作與生活中少數族裔的增加,就成了更直觀的變化。
如今美國社會出現撕裂,左翼也因為受到了右翼的刺激,採取了更加激進的方式,甚至仿效中國文化大革命在各地推倒名人石像、紀念碑,將關於殖民地貢獻的學術論文下架——「破四舊立四新」。
記者:那麼未來白人至上主義會怎麼發展?
馮智政:奧巴馬時期,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是盡量妥協為主。如巴黎氣候條約簽訂一事,奧巴馬主動撤回了對中國乃至一眾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要求。可是中美未來的關係未必會一直惡化,單看班農對中國這幾次表態就可看出:特朗普政府,不會對中國完全信任,但也不會對中國輕舉妄動,很可能會在日後的合作當中向中國索取更高昂的代價。
https://www.litenews.hk/?p=3761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