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下月4日正式「殺街」,大批表演者昨晚(29日)進行「告別演出」。據指,近7成表演者將「轉戰」尖沙咀,今日多間報章關注港府應如何監管,避免問題轉移;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吳永順認為,尖沙咀海濱雖遠離民居,影響相對較小,但仍會研究應否以發牌方式規管。
《信報》「獨眼香江」紀曉風今日專欄引述旺角表演者對「殺街」的看法。在西洋菜南街獻唱逾10年「元祖級歌手」Andy表示,負責的團體不打算覓地再戰,「以我所知,近7成檔口打算轉戰尖沙咀」。他解釋,作為業餘表演團體,並無資金將音響等物運往尖沙咀;而表演者「旺角阿Lam」林發指,專用區因被大媽變成卡拉OK場地而變質,故支持「殺街」,並已申請許可證及獲批,下月將到尖沙咀碼頭旁繼續表演。
對此,專欄引述新任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回應指,留意到有旺角表演者稱轉戰尖沙咀海濱,該處雖遠離民居,表演造成的干擾影響相對較小,但仍會留意未來發展,「很多事去得太盡,物極必反,就可能失去本身意義」,而香港人口密集,或需要一定程度的管理,會研究應否用發牌等方式作規管。
另外,《香港商報》社評指出,雖然目前殺街已成定局,但街頭表演者不會因「殺街」而消失,他們只會轉移陣地尋求新的落腳點,同樣的噪音滋擾可能在其他地區重演,令事情沒完沒了,必須想出因應之道。
社評強調,鼓勵街頭表演的理念是對的,可借此彰顯都市活力與文化,豐富本地的旅遊內涵,促進旅遊業,而正常的街頭表演也不會讓人討厭,「之所以種下龍種,生出跳蚤,完全是因為沒有完善的政策配合,以及有效管制」。
《星島日報》社論亦有類似的觀點,並稱當局如繼續放任自如,讓導致今次所謂「殺街」的種種滋擾因素維持下去,只會令問題四處轉移,「殺街」爭論將永無休止。而專區消失,雖然有點可惜,但這是一些濫用人士咎由自取,累人累己;支持專區的人士形容這是「殺街」,實際上是「還街」於居民和合理使用的人士。
社論又舉例指,外國不少城市也有行人專區和街頭表演,上海等內地城市一樣有,這些地方不像旺角般恍如進入無政府狀態,而是透過合理規劃,甚至要表演者申請牌照,確保良好秩序,「這些地方的規管方式很值得參考借鑒,港府須在不造成噪音和有序地表演間取得平衡,不致『神憎鬼厭』,繼續為市民和遊客增添生活色彩」。
早在2010年康文署曾推出「開放舞台計劃」,選定尖沙咀文化中心、葵青劇院以及沙田大會堂外的廣場作試點,供市民申請表演,惟反映並不熱烈,令政府未再有新政策推動街頭表演。
《明報》社評批評,政府一直聲稱歡迎街頭藝術表演,但卻沒有完善政策配合,不少措施均反映當局「自上而下」的官僚管理思維,沒有考慮街頭表演者的需要,「當局必須緊記,不能只考慮管理方便,對街頭表演管得太死,更不可以自以為是指指點點,否則只會重蹈『開放舞台計劃』的覆轍」。
目前社會不少聲音主張應引入發牌制度,社評認為,具體如何操作,仍有待詳細研究;不少人認為不應限制表演地點,亦有人建議採用混合模式,一般公共空間表演毋須領牌,惟在人流旺盛特定地區表演,就必須領牌或事先完成指導課程,以免對他人構成滋擾,「如果政府有意研究發牌制度,必須多聽持份者和專業人士意見,切忌長官意志作祟自把自為」。
https://www.litenews.hk/?p=5615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