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甫開學,香港多所高等院校就接二連三出現「香港獨立」標語,引起社會極大爭議。面對各方撻伐,事件主角之一的中文大學學生會聲言若校方強行拆除標語,將會「竭盡所能」阻止,意味著事件很可能會再出現新一輪沖突。
我是在1998年入讀中文大學中文系的。隨著「港獨」標語風波持續延燒,關於母校的一些往事近來又一點一滴地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中大是由一群國共內戰期間逃難到香港的人文理想主義學者創辦的,所以傳統上是一所充滿批判精神的大學。校方每次有什麼動作,學生一定會大肆反對。如2000年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到中大接受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學生會就發起了遊行示威,登上報紙頭版新聞。
不過,以前中大生的思想和今天的中大生還是有點不太一樣。一是對獨立的立場。記得當年在一年級迎新營上,有一名「組媽」(即擔任組長的師姐)剛好是學生會幹事,她和我們這些師弟妹分享大學生活時,鼓勵大家加入學生會。很自然地,有人問起了學生會對西藏獨立問題的立場。
這名師姐思索了一會兒答道:「我們內閣裡有成員私下是支持藏獨的。」之後她補充了一句:「但這不是我們學生會的主張。」
二是對中國大陸學生的態度。香港的大學從1998年開始招收陸生。那時候各大學得到香港賽馬會支持,招的陸生都是公費生,根據同學的高考成績再定錄取名單,所以來港的學生均是各省市的狀元。
根據中大規定,不同學系的學生在一年級要一起上體育課。有一天上課期間,一名電子工程系的本地生指著遠處一名不愛說話的同學說:「那人是大陸來的,每次考試差不多都是拿一百分。」語氣間,對陸生既敬且畏。
大致而言,在我讀中大的那三年裡,由於陸生人數不多,而且生活比較低調,大家基本上是處於一種相敬如賓的和諧關系。
一切俱往矣。光陰似箭又如梭,近年中大的陸生越來越多,可兩地學生的關系似乎也越來越差。早前一名中大大陸女生撕走民主牆上的「港獨」海報,更點起了近年隱藏在校園內的陸港矛盾,兩邊陣營在網上互罵不休。
至於獨立問題,除了「藏獨」,近些年一些中大生更公然支持「港獨」。中大前學生會會長周豎峰早前在民主牆前與陸生發生爭執時,就以「支那人」來稱呼對方。
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周豎峰在大一時竟是修讀中文系,後來才轉讀政治系,勉強也算做過我的師弟。為何這位熱愛中國古典文化的年輕人,在短短幾年間會變成另一個人?這個問題加上近來的「港獨」標語事件,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某種程度上,這當然和香港的政治氛圍有關。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三年前發起「占領中環」運動,企圖以公民抗命迫使北京給予港人普選,最後以失敗告終。此後政治無力感的悲觀論調在社會上日漸升溫,激進思潮開始冒起,中大也難以獨善其身。
但據我的觀察,過去幾年陸港過度的融合多少也是原因。近年我每次回中大,都會看到一幢又一幢因為學生人數增加而增建的建築物,令人不由得對空間感到窒息。這一現像的背後,似乎也隱喻著兩地緊張的矛盾。
2003年自由行開通後,無疑刺激了香港經濟,但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越來越多,如兩地文化沖突等。對許多香港大學生來說,一批又一批陸生來港「搶資源」,致使本地年輕人升學和就業無法得到保障,於是他們要求與大陸分離,最終演變成今日的「港獨」思潮。
在中大的三年學習期間,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我在這裡開展了人格世界的價值取向,也在校園裡結識了一批純樸的同學。近來中大校園嚴重撕裂,到底誰該負上最大的責任,現在恐怕已經說不清。作為中大的校友,或許只能慨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於聯合早報
https://www.litenews.hk/?p=3792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