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署名評論文章認為,巴黎恐襲後,油價不受地緣危機升溫影響,不升反措,是因美國為打擊伊斯蘭國發動的新反恐策略。(網絡圖片)
|
【香港輕新聞】《信報》今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斷IS財路 油價見30?》,文章指,油價受巴黎恐襲觸動,周一出現技術性反彈,周二即因美國原油庫存充裕,急挫逾2%,只因美國為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發動的新反恐策略。
《信報》專欄作者李海潮在文章中表示,頁岩氣革命爆發後,主宰國際油價的並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而是掌握低成本生產石油技術的美國。李海潮指,油價在地緣危機升溫下理應看漲,卻在昨晚急挫2%,是因美國為配合反恐,截斷IS財源做出的舉動。
據文章引述未具名統計,IS在5年前開始控制伊拉克北部油井,每天石油產量達到3萬至4萬桶,日均收入200萬至400萬美元(約合1560萬至3120萬港元),全年收益約為7.3億至14.6億美元,目前擁有的總資產超過20億美元。
IS聘請到優質工程人員及經紀,經紀以25至30美元的低市價購得原油,並以60至100美元轉售給煉油廠或其他中間人,賺取2倍至3倍的厚利。
IS周邊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戰火連連,能源短缺,IS的石油產業鏈實際上為當地人提供生計,甚至主宰了該地區的存亡命脈。更有甚者,正與IS的交火的敘利亞反對軍,亦需向其購買低價石油。
文章續指,巴黎恐襲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首次派出攻擊機炸毀IS逾百輛走私石油卡車及炸毀石油設施,相信是聯軍改變反恐戰略。又認為,聯軍此前已做足相應部署,確保不會因為打擊IS石油供應而導致油價上升,讓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漁人得利。
不過文章亦指出,油價不升都有客觀因素。俄羅斯能源部表示,石油供過於求的局面將持續至明年,在2017至2018年以前也不會達至供需平衡。
文章引述諮詢機構Energy Aspects預測,認為油價利淡因素持續,紐約油價勢將再度失守40美元。至於會不會跌到高盛之前預測的「最殘價」20美元,短期內機會不大,然而就算跌至現水平與高盛預測的中位數——低見30美元,已夠令人心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