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到底有多少家銀行?它們的分佈是否有一定規律?近日《香港01》綜合本港各銀行數據,分析香港銀行分佈圖,結果顯示「貧富懸殊」與「富貴銀行」的增設是現時香港銀行開設分行的趨勢。(詳請點擊)
在受統計的14銀行,883間分行中,有一成銀行(88間)只服務於特選客戶,有四成(375間)除一般客戶外,同時開設服務特選客戶的特別櫃台。而成為特殊客戶,需要戶口有一定資產儲蓄,數量由200,000至1,500,000不等。
分析續指,現時有些銀行縮減分行規模,原先一些「益街坊」的銀行逐漸從公共屋邨與新建屋苑內消失,集中到一些人流量更大的旺區、新市鎮的市中心和傳統大型屋苑裡。文章將有大型屋苑的美孚新邨,以及屋邨社區集中的天水圍北作例比較:美孚新邨屋苑近3.9萬人口,其中有16間銀行分行,即平均一間銀行服務2,400人;而在天水圍北共9個屋苑,近12萬居民的區域內,卻僅有一間銀行。
然而,文章中一些理論引發讀者爭議。Tumblr 用戶「中環街市」質疑《香港01》將銀行數目直接與地區人口掛鈎的方法太表面。「中環街市」認為,銀行分行數目與地區人口多少實為「雞先定蛋先」的關係。因為開分行是看營運支出同回報,而或許因為「跨區就業」的情況(部分偏遠地區居民因工作關係,有更長時間留在其他區),所以「居住區」銀行數目不一定如「打工區」多。
另外,若從銀行業角度思考,如北區等地分行減少,也許並非因為「窮」,正式因為更富裕的顧客增加,所以要將一些服務一般用戶的分行升級,以照顧該地區多數人的需求。
「中環街市」還質疑《香港01》文章提到「富貴銀行」增加使一般客戶服務減少,卻並無研究這些一般客戶減少的原因,因此無從得知這部分客戶究竟是「升級」了還是真的少了。另外文章還指出,近年網上銀行e-banking與各大手機理財APP的流行,使銀行服務變得更便利,或許也是使銀行數量變化的因素之一。
銀行未來或將「消失」?
日前,知名會計事務所KPMG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至2030年,銀行及其服務可能會「消失」,而一種類似「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該報告中指出,現時銀行的三項主要功能:通過貸款「創造貨幣」,提供存錢的安全場所,推動限期變換,到2030年將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客服、分行、銷售團隊、IT等部門將在屆時徹底消失。
報告以Apple Pay 為例,指出隱藏在設備後的金融品牌或可提供更多金融服務:如PayPal可提供信貸,Amazon能提供存貨融資與支付、Uber可提供汽車金融等服務。因此,KPMG設計了一種類似Siri的人工助手「EVA」,且目前「EVA」已具備先進數據分析、語音認證、人工智能等技術,完全可以個人化訂製金融服務,為客戶個人提供更高回報率的理財方案。
然而,該計劃的實施亦受到KPMG金融科技部門主管Warren Mead的懷疑。他表示,銀行雖正通過各種技術提升客戶服務水平,然人工智能與數字化的速度仍然緩慢。實際銀行在這條轉型之路上只走出10%的路,因此,想令大部分銀行在2030年實現「無銀行化」,有一定難度。
http://litenews.hk/?p=2261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