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軍事博評】呂琪:美軍官「萬言書」揭陸軍尷尬地位

美軍步兵戰車M-2布萊德雷,已服役接近40年,相比近年歐洲推出的新步戰甚至新輪戰,已經比較落後且防護薄弱。(網絡圖片)

 


近日,一位在美國海軍服役11年的軍官布萊恩·卡爾曼發表了一份特別針對美軍陸軍的超長「萬言書」,這篇長達萬字的書信據說還得到了現任國防部長馬蒂斯的贊賞。文章認為,美軍在冷戰後執行了全球擴張的戰略,積極填補蘇聯垮台後留下的戰略真空。


FCS可說是一個系列化、包含載人、無人陸地作戰車輛、作戰士兵及作戰絡的龐大陸戰系統,共包括14/15種有人與無人車型、一套聯合網絡指揮系統,及功能強化的地面士兵系統,底盤採用柴油/電混合推進系統,幾乎可以代替除主戰坦克外其他的美軍地面車輛系統。部隊主要作為陸軍快速反應部隊 / 行動部隊 (Unit of Action, UA),在傳統重型的師級部隊到達前率先前出部署。不過由於過度昂貴、硬件技術遇上困難(主要是油電動力底盤)兼遇上金融海嘯,該項目於2009年被取消。(網絡圖片)

 


海灣戰爭後,美國認識到複雜重型地面裝備的弊端,進而研發劃時代的「FCS戰鬥系統」(Future Combat Systems)。但是這一能夠為美軍帶來革命的裝備,卻被取消,轉而在反恐戰爭中研制大量無用的反遊擊戰車輛。美軍為了減少傷亡人數,迫不得已為所有現有車輛增加裝甲保護,無論是悍馬,還是各種卡車。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路邊炸彈,美軍花幾十億美元研制MRAP防地雷車(Mine-Resistant Ambush Protected),訂購和投入使用的各種MRAP的總購置成本保守超過450億美元。


MARP是很好的治安作戰武器,但若對上傳統裝甲作戰車輛及輕型反坦克武器就只能捱打。圖為MaxxPro MARP。(網絡圖片)

 


到目前為止,美國軍隊的MRAP數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但是這些車現在對於美軍常規作戰沒大意義。美國軍隊不但生產了大批無用車輛,而且還導致資源過度集中於特種作戰。在美國佔領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之前,美軍特種部隊由各種部門的部隊組成。對這些高度選擇性的部隊,高標準要求與極其困難的訓練要求的大量投資總是使這些力量保持很小的規模。2017年反恐作戰後,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從42,800人擴大到約63,500人,經費增長了四倍。這種不成比例的過分強調特種作戰,導致美軍常規軍力萎縮,給美國陸軍的對手在地面火力反超美軍奠定基礎。


 


陸軍地位為何一落千丈?


在作者看來,十幾年的反恐戰爭讓美軍陸軍走近了死胡同。自從「911」事件使美國開啟了十幾年的反恐戰爭後,美國陸軍研發的大批先進裝備都被砍掉和取消,例如:



1. XM297E2式「十字軍戰士」155毫米榴彈炮,1987年立項,2000年生產樣車,2002年6月被取消;



2.RAH-66「科曼奇」武裝直升機,美國陸軍發出招標,1995年5月25日第一架原型機終於下線,陸軍宣布該機的編號RAH-66,2004年2月23日美國陸軍宣布,取消生產「科曼奇」的計劃。


 


美國陸軍現役的重裝備基本都是老裝備改進升級版或者繼續沿用冷戰時期裝備。而反觀空軍,F-22、F-35第五代戰機早就大批服役;海軍的瀕海戰鬥艦、DDG-1000驅逐艦和福特級航母也陸續下水服役(雖然前兩者被批得體無完膚)。對比之下,昔日強大的美國陸軍彷彿一支使用老式裝備的「爺爺部隊」。最後作者認為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美國政府和軍隊正在變成軍工複合體的傀儡和附庸品,文章同時建議美國在軍隊上,放棄對反叛亂和佔領的痴迷,並重新調整軍隊的重點,升級陸軍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


陸軍待遇下降原因


看完文章後,筆者明顯感覺到作者在為美國陸軍鳴不平。陸軍的地位有所下降是冷戰後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通病,類似的情況並不僅僅存在於美軍,世界幾個大國自20世紀90年代後普遍都在壓縮陸軍的經費、編制和裝備,其原因有三:


西方81演習當年的盛況。(網絡圖片)

 


首先,冷戰結束後世界終於在兩大超級陣營的核威脅下鬆了一口氣,隨著蘇聯解體,世界大戰的陰霾逐步散去。華約的地面力量完全解體後,原本北約為了抗衡華約龐大的地面裝甲力量和「大縱深突擊」而誕生的地面力量,也因數量銳減,根本無法有效實施「大縱深」及「戰役機動群」等戰術,故亦變成了雞肋(註1)。大部分的北約國家都在裁撤部隊數量,縮減各種裝備。


美、英、法、德這些原北約集團的主要國家基本也沒有研制和裝備過多的新型陸軍重裝備。除了少數冷戰後期已完成研發(例如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Leclerc Main Battle Tank]),或者剛剛進入工程設計階段且非常重要的主戰設備(例如德國PZH-2000自行火炮和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能繼續開發外,大部分冷戰後期的陸軍軍事計劃都陷於停擺甚至取消階段。以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為例,冷戰以後屬於全新研發的主戰機動裝備,只有德國美洲豹重步兵戰車、拳師重型輪式步戰及法制VCBI輪式步戰而已;對面的俄羅斯更形慘烈:阿瑪塔系列載具出現前,幾乎所有所謂「新裝備」都是80年代裝備的進一步改良。


FCS的通用化底盤及訊息化雖然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但其實不算首創:不計算二戰急就章的E計劃,真正首個嘗試以通用底盤建構涵蓋幾乎所有陸上主戰裝甲及機動防空裝備(除輪式步戰外)的,是蘇聯於冷戰末期提出的Object 299。這計劃還配備初代的陸上戰術資料鏈,可以團級聯網交換各種戰術資料及進行統一調度指揮。左圖為所能衍生的16種車型,右方由下而上分別是首架通用底盤樣車、概念上更先進的頂置火砲主力戰車、導彈驅逐戰車及令天殘缺不全的底盤樣車。(網絡圖片)

 


其次,自「9.11」美國開始投身反恐作戰,很多歐洲國家也被捲入。反恐戰爭雖然需要大量的地面部隊的投入,但是它的作戰模式和以往的地面作戰完全是兩個概念。面對來去自如飄忽不定的恐怖分子遊擊戰,各種重裝備盡顯雞肋本色。大量的資源都放在了防地雷車、無人機以及特種作戰上面,就連火炮也盡量實現輕型化,就像M-777輕型155毫米榴彈炮,這也是美軍少數新型陸戰重裝備。可以說這十幾年的反恐戰爭把歐美國家的軍隊發展全都帶到同一個方向,現在,這些國家的軍隊似乎已經忘記了如何去打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戰了。


全重不足4噸的M-177超輕型榴彈砲,黑鷹可輕易吊運。(網絡圖片)

 


最後,戰爭方式改變決定了現在武器裝備模式。過去的戰爭,都是雙方在地面拉開陣勢,呈現出一條清晰的戰線,並且會有明顯的前方和後方之分。但現代技術的革新和進步,已經令如今的戰場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有明顯的戰線區分。空地一體戰決定了如今一旦開始戰鬥,雙方投入的所有目標都會成為對方的打擊目標,戰爭追求的是更快、更遠和更準。


美軍試驗中建基於M109A7自走砲,但採用新式58倍徑砲XM907的樣車,量產型號可能是M109A8。經過近20年,盟國及對手都已裝備性能及射程更強的自走砲,美陸軍仍是靠不斷改良裝備來趕上對手……(網絡圖片)

 


在這方面空軍和海軍有著陸軍無法比擬的優勢。眾所周知,全球海洋的覆蓋率超過了70%,海軍的編隊可以保證己方的武裝力量能夠快速在戰爭地附近建立有效的基地並形成威懾力。而空軍各種現代化遠程精確打擊手段,彷佛就是為更快速更有效的打擊對手而誕生的。從科索沃戰爭起,美國已經展示出來光靠空軍就足以擊敗對手,而阿富汗戰爭更是如此:美國的海空軍聯手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反觀這兩場戰爭美國陸軍的表現確實不如人意,各種重裝備和人員顯得步履蹣跚,更是落下把柄。


未來作戰將弱化海陸空分界?


美軍自2001年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Henry Rumsfeld)第二次執掌美國國防部後,為建立更高效的軍隊,對陸軍的各種裝備開始大力壓縮。而對海空軍的裝備發展則相對更為支持(當然,還有不少是刪除了,例如尚未成熟的YAL-1激光飛機),令美國陸軍大感不滿。作者認為,美國在許多方面都處於十字路口,包括軍隊。所有帝國都會經歷過度擴張,軍事,經濟和政治過度擴張和不平衡,現在輪到美國。現任國防部長馬蒂斯明確承認,有必要調整美國軍隊,以應對未來與中俄之間可能發生的常規沖突。


就算是相當重視陸軍建設的解放軍,其99式坦克生產了近20年,所有車型加起來都未必超過600架。事實上,各國陸軍的新坦克都面對產量嚴重不足的問題。(網絡圖片)

客觀來說,這篇文章為美國陸軍鳴不平有一定道理。上文提到,其實不單是美國陸軍,全球大部分國家的陸軍都有類似的情況。例如主戰坦克,本世紀以來全球新研制並裝備的主戰坦克,也僅僅只有中國的99式系列主戰坦克、日本的10式主戰坦克、韓國的K2主戰坦克以及俄羅斯剛剛亮相的T-14。韓國的K2實際上是外來設備組裝的產品,談不上自主研發。而中國和俄羅斯實際上是在還債,整個1990年代中俄都由於各自的經濟環境不好,軍工業都曾經長時間裹足不前,現在的裝備只是在還此前欠下的債罷了。而日本的10式坦克只能算是90式坦克的輕量化、現代化改進型號,裝甲與火力沒有明顯提升,嚴格來說並不算全新研制。


在次世代坦克成形之前,大部分廠家都無意開發新的第三代(本世代)MBT,最多只是推出一些奇妙的方案,例如法德廠商合作把勒克萊斯的砲塔裝上豹2的底盤上。(網絡圖片)

 


至於陸軍會不會像騎兵一樣走下坡路並慢慢消失呢?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人類技術發展的再快再先進,地面戰都永遠不會消亡。而在未來戰爭中很可能不會再有嚴格的海陸空軍兵種之分,各個軍兵種之間聯繫、溝通和配合會越來越緊密。如果還抱著舊時各軍兵種之間的門戶之見,這樣的軍隊是無法適應未來戰爭的。


 


 


 


 


註1:冷戰以後,各國陸軍都以驚人的幅度裁減,美軍陸軍由1988年時的75萬人下降至現有43萬人(就算加上國民警衛軍也只有81萬左右);蘇聯解體後情況更慘烈,由1990年時的2百萬人減至今年的35萬人……要知道當年蘇聯打算先制攻擊北約時,第一輪投入兵力也比這個數目多15萬人,而二戰時一場規模較大的殲滅戰就可以消滅這個數量的兵力。


 



https://www.litenews.hk/?p=6080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

性侵8歲女童變態犯人將出獄 韓媒為何決定公開其長相?

【香港輕新聞】韓國男子趙斗淳(조두순)2008年性侵一名8歲女童,令她終生要掛著尿袋生活。事後他聲稱醉酒,僅被判12年刑期並於明年出獄,不少人擔心他會報復受害者;對此,MBC電視台節目24日晚冒著違法風險首度公開其長相,強調民眾安全大於罪犯的肖像權。 電影《許願(소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