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有輿論認為政府及建制人士將旺角新年騷亂定性為「暴亂」,是為免有人將事件與特區政府管治問題掛鉤。今日本港多間媒體繼續刊登評論文章關注事件,有評論認為暴力是暴政的產物,亦有批評聲音指有關觀點是轉移視線,又指法庭對佔中期間案件輕判,失阻嚇作用。
《蘋果日報》論壇刊登的貝加爾評論文章,與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發表在《明報》「觀點」的文章,均指今次暴力事件是香港長期處於暴政下的結果。貝加爾指,暴亂遭起源於06年社民連成立,因政府有權用盡、無視民意,令社運界的激進武力派獲得上風,為暴力種下種子。
貝加爾在文章中更稱,香港以往社運以和平示威為主,現時的暴力程度剛剛達到「國際水平」。不過,他亦強調自己並非鼓吹暴力,反而認為暴力無助於民主運動,指「只要遠在二千公里之外坐擁過百萬解放軍的中共政府依然屹立不倒,暴力付出了人命和財產,最終很可能還是徒勞無功」,社會由治如亂是暴政的必然產物。
呂秉權則在文章中稱,港府及「祖國母親」應反思為何自己施政不得人心,令香港社會愈加撕裂。文章又指,歷史上不乏伴隨暴力、推翻不公義政權的社會運動,社會不應以暴力的出現,抹殺運動整體的合法性。
同發表於《明報》「觀點」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瑞的評論文章,就批評有關觀點是「是非不分、黑白混淆、嫁禍於人」,指某些泛民人士不僅不譴責暴力,還為暴力尋得諸多說辭,是對暴力「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是為轉移視線。
盧文瑞續指,早前佔領運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均未得應有嚴懲,令激進者無所顧忌,是導致今次暴力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星島日報》今日社論同樣表達此觀點,指以往法庭量刑手軟,「輕到不近情理」,未能起到足夠阻嚇作用,最終令此類案件愈來愈多、暴力程度亦愈來愈高。
兩篇文章均認同,法庭輕判不僅有損社會對法庭觀感,更打擊警方執法積極性。盧文瑞就認為,經過今次事件,警方應獲得更高規格的防暴裝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