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審計署最近一份報告發現,有部分慈善機構財政透明度低,不僅有支出用於休憩董事的祖墳,亦有免地價的土地懷疑用以運營酒店。慈善機構亂象叢生,引發傳媒關注。此外,報告又指啟德郵輪碼頭「拍烏蠅」,有評論教路如何提高旅遊收益。
《明報》和《信報》的社論均認為,慈善機構亂象叢生,政府監管不力要負上很大責任。《明報》指,有慈善機構向東是違規支薪高達1300萬元,惟稅局得悉後卻「寬大處理」,維持其免稅地位;當有慈善機構將獲批免地價或優惠價的土地,用來營運酒店或服務式住宅,地政總署不僅遲遲沒有發現,被質詢時更稱相關地契沒有硬性規定提交年度帳目,以推搪卸責;又指,目前當局沒有專司統籌監管慈善機構、負責監察的政府部門,甚至與慈善機構最相關的勞福局都未有參與。
兩份報章又指出,當局缺乏統一監管的工具也是原因之一,呼籲立法。以往曾有討論訂立《慈善法》,要求向公眾募捐的慈善團體都要註冊,惟有部分宗教和政治團體質疑建議背後有「政治動機」,旨在限制團體的政治取向、干預信仰自由,最後不了了之。《信報》直斥部分慈善機構的不當舉動,有「偽善」之嫌,政府「對慈善機構太慈善,則是對社會公義太殘忍。」
此外,審計署的報告亦關注啟德郵輪碼頭,指碼頭的經濟效益遠遜於預期。《香港01》的「01觀點」指,郵輪碼頭本是為泊位不足、船隻噸位太大的郵輪興建,但15及16年旺季,郵輪碼頭兩個泊位同時被用的日數分別僅有5及14日;除碼頭功能未能善用外,其諾達的商業設備與公共空間,也是冷冷清清。
「01觀點」認為,郵輪碼頭「拍烏蠅」,原因之一是交通不便,隨著九龍東的各項基建、商業、住宅相繼落成,興建如單軌鐵路等運輸系統,是遲早的事。「01觀點」又指,更關鍵的是郵輪碼頭欠缺特色,商場內不外乎免稅店、西餐廳及酒樓,遊客不可能捨近求遠、來毫無賣點的郵輪碼頭消費,因此建議碼頭建立鮮明的形象,學習遠離東京市區的台場商場,以Lego主題樂園、1:1高達模型等吸引遊人。
《星島日報》的「架勢堂」專欄則認為郵輪碼頭死場的原因並非如此。專欄回顧郵輪碼頭興建的歷史,指當初並非由政府「攬上身」,而是有財團倡議在北角興建,彼處交通接駁方便,當然不會出現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慘況,但最終因為外界質疑沒有落實;至碼頭招標環節時,財團要求上層酒店的地契可以分拆,令發展商有較大的套現彈性,而官員拒絕接納,最終令財團打了退堂鼓,不願落後於人的政府最終決定用公帑自資興建。
「架勢堂」續指,「官員行事最重要不犯錯,決策最怕太有創意,由他們營運碼頭想成功都難,」而這些深層次的成因,卻不是按章調查的審計報告能夠解構得到。
https://litenews.hk/?p=3074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