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現時大部分國家都會為電影分級,以界定可進場觀看電影的觀眾年齡;然而電影分級都是單純由分級部門作主觀的判斷,同一套電影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分級可能會截然不同。最近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院提出一個為電影評級的方法,只要透過量度戲院內空氣的化學物濃度,便可以「客觀地」為電影評級,免卻主觀因素而引起的評級差異。
接連戲院的通風系統
為了探究以科學方式為電影作出客觀的分級,近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針對戲院空氣,對其中人體所散發出的多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濃度進行研究。研究團隊利用可量出億萬分率(ppt)高敏感度的質譜儀,並將其接連至戲院的通風系統當中;研究涉及11齣電影、135次的放映過程,以每30秒測量及跟蹤空氣成分的變化,總共有超過 13,000 名觀眾參與實驗。
異戊二烯可作為指標
研究團隊共分析空氣中六十種化合物的濃度,並建立起數據模型。比較參與者的年齡、各種化合物的釋放頻率和數量的數據,其中發現不論是甚麼電影類型和年齡組別,異戊二烯(isoprene)與電影對觀眾的刺激有明確的關聯,可用以判斷電影的適合的年齡。研究所組長威廉斯 (Jonathan Williams )認為,由於當觀眾緊張或興奮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在座位上晃動身體或緊繃肌肉,釋放的異戊二烯可作為判定群體是否情緒緊張的指標,並相信此可資各國電影分級。
空氣中留有化學指紋
而戲院內的空氣品質情況,也可以證明觀眾如何專注地觀看電影,以及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產生情感影響。以空氣成分分析電影的新方法,可以對具有爭議性的電影分級,提供妥善的處理方式。威廉斯表示,未來團隊亦會作新的方向進行研究,以了解人們所散發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會否在空氣中留下「化學指紋」,以化學線索分辨出緊張以外的情緒狀態。
應用範圍可大幅擴展
在實驗電影放映期間,由於引發起觀眾各種不同情緒的場景會迅速地接連出現,團隊未能清楚確定「化學指紋」會否在空氣中傳播及停留。威廉斯強調,團隊希望受控的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空氣測量,徹底地研究特定情緒是否會在空氣中留下痕跡;一旦結果得到確認,其技術的應用範圍將能夠大幅擴展。
延伸閱讀﹕
《Rating movies based on fear pheromones in the cinema》
https://www.litenews.hk/?p=6263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