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因為一樁南海仲裁案,內地官媒人民日報一條被戲稱為「否認三連」的正式回應在網路爆紅,甚至被廣大網友製成了表情包。該回應簡要總結可以化為三句話:「我不是、我沒有、別亂說!」一般在對某事表達強烈否認的場合使用。不過,本身只流傳於中國網民間的一句調侃,近日卻變成新加坡國防部真真切切「上演」的一齣好戲。
「否認三連」的緣由
整件事起源是CNN在3月8日的一篇新聞,其內容先是稱新加坡國防部宣布將從美國購入12架「F-35」戰機,如果成功則新加坡將成為亞洲第4個擁有「F-35」先進戰機的美國盟友。但接下來,CNN就該新聞展開了自己的主觀猜想,聲稱新加坡購入「F-35」戰機是為幫助美國一起「對付中國」。同時CNN還引用「某有美國軍方情報部門背景的專家」的說法,稱「中國在南海的野心令新加坡不得不采取應對」。最後CNN又煞有介事地宣稱,顯然目前新加坡不想和中國把關係搞僵,所以買入「F-35」時並未提到中國是目標,但買「F-35」的舉動所發出的信號已經足夠強烈,令中國不得不感到擔憂了。本來CNN這則報道站在其自身立場是不足為奇,但是接下來新加坡方面使出一招現實版「否認三連」,就有點讓筆者好奇了。
CNN報導出街後不久,新加坡國防部在3月10日迅速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明確表示新加坡購買「F-35」戰機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國防水平,根本無意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意配合他國的戰略。新加坡國防部同時表示:「CNN的報道中宣稱新加坡是美國盟友的說法是『錯誤』的」,隨後繼續澄清,指與其他購買「F-35」戰機的亞洲國家不同,新加坡並非美國的締約盟友。通篇聲明下來就是一個意思——我們無意跟著某一國在軍事上對抗另一國,新加坡國防部現在正式告知CNN:我不是美國的盟友、我買「F-35」沒有要針對誰、CNN請勿無中生有!
新加坡國家安全戰略是什麽?
說實話,新加坡更換已經老舊的美國戰機也是遲早的事,隨著新加坡周圍的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戰鬥機更新換代,這本是再正常不過。新加坡自從1965年建國以來,鑒於國家地域狹小人口少的特點,一直奉行兩條國家安全戰略:第一,非常積極尋找戰略合作夥伴來穩定自身的國家安全,主要是「發展與美國的准同盟夥伴關係」,即借鑒不結盟思想,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以美國為後盾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但是新加坡並不與美國建立正式盟國關係,沒有加入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新加坡可以說依靠美國,但是不完全依賴美國,這樣做是避免萬一美國和別國發生沖突時,新加坡成為對方的打擊目標。畢竟新加坡太小了,很難承受一輪現代化的打擊。
因為新加坡地域狹窄,裝甲部隊極易在敵方第一波攻擊中成為重點攻擊目標。沒有一點戰略回旋餘地的新加坡如果將全副身家放在自己的國家,基本一次20分鐘的空襲就可以讓新加坡裝甲部隊灰飛煙滅。在一般情況下,新加坡陸軍裝備都是采取寄存的方式,存放在澳大利亞或紐西蘭,為此新加坡就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簽訂長期合同,一個要地一個要錢,而新加坡也采取輪訓的方式將本地部隊和部分裝備放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訓練。
為了保證戰略上的優勢和戰術上的機動,新加坡也沒有將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與台灣也開展密切的軍事合作。根據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和台灣發起的「星光計劃」,每年約有1.5萬新加坡軍人前往台灣接受訓練。不過,雖然是一項「秘密」協議,但雙方在防務上的合作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新加坡反思戰略的動因
眾所周知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重要經濟支柱,因此新加坡一直關注中國南海的安全和平衡。此前,新加坡政府一直都極力促成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李家父子多次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前國務卿希拉莉等高官會面,希望美國將戰略重心重新轉移回亞洲,以達到制衡中國、平衡南海區域力量的目的。但是這幾年發生了幾件事,讓新加坡開始反思自己原來的政策了。
第一件是2016年6月30日,杜特爾特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共和國第16任總統後,菲律賓一改原來阿基諾三世奉行的在南海和中國全面對抗的政策,反而與中國靠近。新加坡驚覺在南海問題上,整個東盟國家裏沒有誰和自己站在一隊了(新加坡本來就對越南控制南沙有戒心)。此前新加坡政府一直在黃岩島事件上或明或暗為菲律賓背書,並多次指責中國,呼籲中國尊重南海仲裁結果。菲律賓此番首先「繳械」,令新加坡一夜之間在南海問題上成了孤家寡人。
第二件是2016年11月新加坡裝甲車被香港海關扣留的一事。香港海關2016年11月23日在葵涌貨櫃碼頭一艘從台灣駛往新加坡的貨櫃船上,發現12輛裝甲車以及爆炸品,並以懷疑有人走私軍火為由進行查扣。雖然事後新加坡的國防部和台灣「國防部」異口同聲地表示,這批裝甲車是台灣地區進行訓練後返回新加坡的部隊裝備,只是民用船轉運途中沒有事先向香港海軍,但是事件也令新加坡政府狼狽不堪,事後多方交涉兩個多月,新加坡方面才總算拿回了這批軍備,但是經此一事,新加坡方面已經感覺到了中方和以往不同的態度。
第三件就是關於中國和泰國準備開建運河的消息。該項目是在泰國灣和安達曼海(Andaman Sea)之間開挖一條穿越泰國克拉地峽(The Kra Isthmus)的運河,相當於亞洲的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縮短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行程。項目建議已提出很久,早在19世紀,英國人和法國人就考慮過,他們認為修建起來非常困難。
本世紀初以來,泰國一直在考慮修建運河的新計劃,但是苦於無人能夠解決資金和技術支持的問題。克拉運河開鑿之後,船隻可以繞開新加坡,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穿行,必然會損害新加坡對航運業的控制。自新加坡成為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區貿易的中間站以來,它依靠地理位置繁榮發展,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中轉樞紐乃至海運及其所有相關服務的供應商,從銀行到律師事務所,無所不包。如果克拉運河開鑿成功,新加坡的地位必然會受到重大挑戰和威脅,這是新加坡無法承受的打擊(編按:不過該計劃一直因為所費巨大、環境問題嚴重、耗用人力驚人、費效比未必高及可能挑起泰南三府伊斯蘭教馬來人的不滿,故一直不是泰國政府的首要計劃)。
新加坡重新考慮對中美取態?
在筆者印象中,新加坡官方近年已非第一次有這樣的反應。早在今年1月,新加坡國防部針對英國媒體「Sunday Dispatch」發表的一篇引述英國防大臣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關於英國「可能在新加坡設立海外軍事基地」的報導,也是第一時間出面聲明,指「新加坡武裝部隊位於樟宜海軍基地和巴耶利峇空軍基地(Paya Lebar Air Base)的軍事設施,供數支外國軍隊的軍艦軍機過境停泊使用,但沒有任何外國軍隊可以新加坡作為基地」。隨著中美力量在東亞地區漸漸趨於平衡,新加坡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左右逢源」的餘地將越來越少。最近,新加坡的很多表現都明顯變得更中立,甚至稍為靠向中國。
https://www.litenews.hk/?p=6857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