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向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借出中國書法家顏真卿書法真跡《祭侄文稿》,展覽日前開幕。消息連日來引發中國網民及媒體不滿,有人批評台灣此舉為「獻媚」,亦有人對於展方把作品設計成各種商品包裝感到憤怒。究竟事件為何引起爭論?
去年11月,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決定向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借出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法真跡《祭侄文稿》,當時就曾引起討論。這個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於本月16日至2月24日在博物館平成館展出,同場亦展出眾多中國書法家的作品,當中以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最為珍貴。
台灣駐日代表:表示台日關係友好
顏真卿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祭侄文稿》在中國書法史上被形容為「天下第二行書」,僅次於早已失傳的王羲之《蘭亭集序》。
據台灣《中史社》報道,在展覽開幕前夕,當地舉行開幕典禮及貴賓內覽會,大批日本書道名家聞風以來,當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母親安倍洋子也有到場觀賞。
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出席開幕典禮後表示,顏真卿《祭侄文稿》有上千年歷史,保存至今如奇蹟,彷如有神佛加持;他強調,這些作品在台灣都不易看到,而顏真卿《祭侄文稿》已經十年沒展出,能在日本展出很難得,也表示台日關係友好。
中國網民怒斥拿國寶「獻媚」
這消息傳開後,連日來惹大批中國網民批評,當中微博上「#祭侄文稿」的話題甚至有近3億閲讀量,很多人對台灣把中國歷史文物外借給曾在二戰中侵略中國的日本感到不滿,「台灣是不是根本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台灣的當局者想要獻媚可不可以用別的東西,不要拿著老祖宗留下來的國寶去獻媚」。
除此以外,有部分網民對於展方把《祭侄文稿》設計成各種商品的包裝,例如食物、醬油碟等感到非常憤怒。
这就是素质国家做出来的事,吃着人血馒头。区区一个博物院你配用颜真卿这副作品当卖点吗?你不配 pic.twitter.com/35KbRf5a9Z
— 漠然君 (@2e3FVCsXAqCnKi6) 2019年1月16日
如果这只是普通文物的外借展览,普通文物的周边制作,我会支持。
但这是极其珍贵极其脆弱的国宝!是书写了古人爱国不屈的品质的文物!!你们日本人怎么可以做成仙贝包装纸和酱油碟???😡😡😡无论是否有意为之,这都侮辱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情怀!!!😡😡😡😡😡#颜真卿— 綺露 (@TQwnQYXbndyhjCs) 2019年1月16日
不僅僅是書法作品?
此外,《祭侄文稿》的歷史背景亦成網民爭論的原因之一,部分人認為《祭侄文稿》的意義不僅僅書法作品。據內地《揚子晚報》引述文史學者描述,顏真卿親人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亂」戰禍中遇害,他在親人屍骨不全的情況時寫下此作品。文稿中,滿紙縱橫塗改,用筆連綿不絕,令人感到顏真卿當時哀憤之情。
當中「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一句顏真卿以「賊臣」四字說明常山郡城陷的原因,而「父陷子死」四字下筆狠重,收筆迅捷;此作品亦被視為展示中國古人民族氣節的一幅作品。
輿論憂文物保護不善「展出一次傷一次」
事實上,正因為《祭姪文稿》十分珍貴,大部分輿論均是質疑文物保護的方式。《人民日報》引述學者表示,《祭侄文稿》的墨寶紙張已經歷千年,形容「已達紙張壽命上限」,而「每一次展出,打開、運輸、換一個環境溫度,對它來說都是傷害」。
不過,這並非是《祭侄文稿》首次引發爭議。早在1996年,台灣國立故宮博物籌備一場巡回文物展,將一些重要文物運往紐約博物館展出,當即引發民眾抗爭。
時任台灣國立故宮博物的張臨生後來表示,當時眾人都認為不應拿出去展覽,害怕受到損傷,萬一怎麽樣怎麽樣,「這個萬一誰都不能夠保證,但是你要抗爭時候,說理也是說不清楚的」,最終包括顏真卿《祭侄文稿》在內,共有27件珍貴文物被攔下來。
台故宮:符合審議程序 研究者稱「文化無國界」
對於引起爭議,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15日回應,本次借展故宮依照《國寶及重要古物運出入處理辦法》,在11月初發函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審議,而審議的結論為「古物狀況穩定,適合出國展覽」。
內地《澎湃新聞》則引述知名博物館文化交流人員稱,公眾對事件的感情可以理解,但這事件的核心其實在於出境借展是否合乎法定審核程序,「因為無論是唐或宋代的文物,中日的交流展出一直處於一種很正常的狀態」;另有古代書畫研究者則表示,認可東京國立博物館這些年一系列中國古代書法的策展,「文化無國界,從中可見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與喜愛」。
https://www.litenews.hk/?p=6538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