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古建築祝融之禍引關注 故宮發文論雍正帝防火

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15日)刊出一篇題為《雍正帝的防火意識》介紹清代的防火知識。(網絡設計圖片)

【香港輕新聞】法國巴黎聖母院火災引起全球關注,鑑於世界各地古建築屢遭祝融,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15日)刊出一篇題為《雍正帝的防火意識》,介紹清代的防火知識,指出紫禁城於清代發生火災的頻率遠比明代為低,其實與雍正帝重視宮中防火措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雍正帝的防火意識


法國巴黎聖母院火災引發世界對古建築防火的關注,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網站刊出題為《雍正帝的防火意識》的文章,介紹清代雍正帝時期的防火措施。文章作者為清史專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他的主要著作計有《清朝十大科場案》、《實說雍正》、《帝王與佛教》等14部;亦負責擔任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典志·科舉志》所附《科場案》項目主持人,電視紀錄片《清宮秘檔》總撰稿、《故宮》清宮檔案總顧問。


紫禁城太和殿(網絡圖片)

受太和殿火災感召


李國榮於文章中指出,雍正帝不但關注宮中防火,亦重視官衙和民間防火工作,雍正對於防火的重視,是源自於孩提時耳聞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因人為失火的慘狀,至雍正廿歲(康熙三十六年)時,太和殿才完成重建工作,此事對雍正有深刻的體會,從而啟發其對防火的重視,曾諭令「紫禁城內每年冬令禁飭火燭」、告誡宮內人員「宮中火燭最要小心」。


 


紫禁城的消防儲水缸。(網絡圖片)

風火簷防火花引燃


雍正亦曾建議建築增加防火構造,指出前朝後宮建築間的「防火牆」存在漏洞。雍正又發現乾清宮兩側的日精門、月華門向南一帶的圍房後面有做飯的值房,而值房屋檐處常有火花飛閃,隨即下旨「速將圍房後簷改為風火簷,即使是十二宮中的大房,有靠近做飯小房之處,也一律改成風火簷」。風火簷即是對梁頭或鬥栱等木構件進行封護的樣式,以防火花引燃木構件。


額設宮中滅火激桶


在康熙時期,清宮已始製出一種西洋的「激桶」,即今稱消防水泵。激桶主體為木質水箱,箱內蒙有鍚皮,水箱中央架立「軍柱」,軍柱支撐壓梁,壓梁按連軍柱兩側鞲鞴(活塞),水箱注水後,兩人輪流施力壓梁兩端,水即由頂端水口射出,射程可達數公尺。雍正有見宮內防火力量空虛,即令「額設激桶八架」,增強宮內消防設備。


 


明末《遠西奇器圖說錄最》中消防水泵的使用圖例。

 


 


消防火班晝夜輪值


文章表示,清宮專門負責消防工作的隊伍稱作「火班」,雍正時火班人員由「步軍校兩名、步軍四十名,內務府所屬護軍八名、披甲人廿名、蘇拉廿名,鑾儀衛校尉十名」,共一百人編制組成,「火班」晝夜輪值,每年春秋兩季進行演習,由總管內務府衙門負責。《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記載,紫禁城的火班官兵,在乾隆、嘉慶和光緒年間,先後擴編。嘉慶十九年(1814年),擬定《紫禁城內及圓明園火班章程》,數年後又制定《紫禁城火班章程》。文章認為,紫禁城於清代發生火災的頻率遠比明代為低,是與雍正對防火的重視有密切的關係。


文物安全敲響警鐘


對於各界對文物火災的重視,中國國家文物局亦在16日晚間發布《近期文物火災事故情況通報》表示,「近期,一些地方接連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及文物火災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的火災,同樣為文物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


延伸閱讀﹕


《雍正帝的防火意識》


《近期文物火災事故情況通報》



https://www.litenews.hk/?p=6973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

性侵8歲女童變態犯人將出獄 韓媒為何決定公開其長相?

【香港輕新聞】韓國男子趙斗淳(조두순)2008年性侵一名8歲女童,令她終生要掛著尿袋生活。事後他聲稱醉酒,僅被判12年刑期並於明年出獄,不少人擔心他會報復受害者;對此,MBC電視台節目24日晚冒著違法風險首度公開其長相,強調民眾安全大於罪犯的肖像權。 電影《許願(소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