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軍事博評】William:由台灣立委的豪言壯語看單兵反坦克作戰限制(下)

德軍四號坦克J型,車上已有重量更輕但可以提前引爆HEAT榴彈的網格(網絡圖片)

 


承上篇,軍事上矛與盾本來就隨經驗及科技的發展而推陳出新,例如,二戰中期開始,反坦克火箭筒及HEAT彈大量使用後不久,沙袋、後備履帶、側鋼板及網格就已不斷被掛在坦克上。七十年後的今日,因應單兵反坦克武器及二人反坦克小組的發展,各國都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手段,這些手段大約可分成三個方向:被動防禦、主動防禦及抵禦單兵反坦克武器的戰術。


被動防禦系統:



1. 格柵:如同更早期的沙袋,格柵是最簡單但比較有效抵禦單兵反坦克火箭的裝備。它的原理更簡單:格柵可以阻擋火箭推進榴彈及早期反坦克導彈的前進,並提早在裝甲板外引爆HEAT彈頭,高速金屬射流的威力會大減,難以貫穿裝甲。不過,這東西難以對抗更新型、擁有串列式彈頭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因為格柵被第一個彈頭引爆後,第二個彈頭仍會繼續前進並在裝甲表面爆炸。


兩側掛滿反應裝甲M1A2 TUSK I(相片來自網絡)

2. 反應裝甲 / 外掛裝甲:面對HEAT彈的威脅,以色列及俄國在1970年代早期研發出「爆炸反應裝甲」,原理是在砲塔及車身上掛上大量炸葯盒,當HEAT彈撞上炸葯盒時會提前引爆,作用和格柵有點像。以色列的Blazer反應裝甲最早投入實戰(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並在作戰中取得很好的防護效果,及後更推廣至各種戰甲車之上。不過其缺點是:爆炸時很可能殺傷己方支援步兵,二來串列式彈頭仍可有效對付這種東西,三來早期反應裝甲仍難以防備大型攻頂式反坦克飛彈(如美軍的標槍)的攻擊。


掛上接觸5型反應裝甲的T-72B。(相片來自網絡)

為對應新型反坦克武器攻擊以及減低對士兵的二次傷害,新世代反應裝甲普遍參照複合裝甲,製成夾層,只夾附小量炸葯,於反坦克武器撞擊時引爆,並以爆炸對夾層造成的瞬間移位削弱射流(甚至可以切斷脫殼穿甲彈),而且爆炸後由於夾層仍在,仍可削弱串列式彈頭的第二彈頭,如俄國的接觸5型反應裝甲;部分國家甚至發展不爆炸的外掛裝甲,例如解放軍的96A及99A就直接掛載複合裝甲塊,美軍的M1A2 TUSK亦掛載膨式反應裝甲塊,夾層只會膨脹而不會爆炸。這些新世代反應裝甲同時可以掛在車頂上,增強防禦攻頂彈葯的效果。



 


3. 車內防火與自動滅火裝置:HEAT彈造成的金屬噴流,可於車內造成瞬間高溫,殺傷成員並於極短時間內點燃燃料與彈葯,令坦克爆炸。解決之道有好幾種,例如更改後備彈葯放置位置,加強車身彈葯庫的防護(彈葯放置於可防火降溫的儲存箱內。事實上除M1系列外,大部分西方的主戰坦克仍會將半數彈葯放置於車內,如果儲存箱防護水平較低,中彈後照樣容易誘爆),彈葯的可燃葯筒使用較不易燃的物質等。



但壓制車內瞬間高溫的關鍵,其實是車內自動滅火裝置。這些滅火裝置會在測得高溫後100毫秒內自動噴出滅火氣體,例如氟利昂12B1(1),能於100毫秒內撲滅大火,從而避免點燃彈葯與車內油料,以保護成員,例如2006年伊拉克反恐戰爭中,有英國的挑戰者二型坦克被伊拉克武裝份子的RPG-29擊穿正面底部的裝甲底板,並把駕駛員的腳掌嚴重擊傷。當時車內鎮火系統立即發生作用,有助控制高熱穿甲噴流的進一步損害,結果全車仍能全身而退。即使是被認為中彈後容易發生彈葯殉爆的俄系坦克,只要裝上合適的自動滅火裝置,大部分情況下仍可有效控制火勢。(註2)


主動防禦系統:



1. 軟殺式干擾系統:近年,為防範二人反坦克小組的反坦克飛彈,愈來愈多坦克選用各種干擾系統,這些系統主要干擾紅外導引、激光導引或雷達導引反坦克導彈等(例如俄國的窗簾式光電干擾系統,可以激光感測儀感測是否有來襲反坦克導彈,再由系統自行判斷放出紅外干擾煙幕,或者以砲塔兩邊的紅外線干擾器干擾來襲彈的導引頭;德國的MUSS也有類似功能,但使用更先進的激光及紫外線傳感器,干擾裝置也是可轉動的,防衛角度更大);部分系統甚至直接以激光干擾發射器的瞄準系統,甚至飛行中彈葯的導引頭。類似干擾系統對於二人組或單人使用的反坦克飛彈比較有效,而對於無導引的火箭筒,亦可有效干擾其觀瞄設施,甚至發射者本身。



2. 硬殺式主動防禦系統:其實就是偵察到有飛彈或火箭射過來時,向大概方向射出榴彈,榴彈於半空爆炸以擊毀火箭或飛彈,擊毀率可達50-80%。這種系統最先也是由前蘇聯發展出來的。不過對於攻頂彈葯(例如標槍式反坦克導彈)而言,大部分硬殺式主動防禦系統並不能作有效對抗,除了俄國新世代的NII Stali系統,整合車上的雷達及自動武器站,可具備有限的抵禦能力。


以色列的鐵穹(與其防空導彈同名)主動防禦系統,即車頂上裝有兩個管子的儀器

與防範單兵反坦克武器有關的戰術


1. 重火力近距支援:


TOS-1型近程支援自走火箭砲,彈種是雲爆彈及燃燒彈,優點是可與裝甲部隊共同進退、快速反應,掃除進攻路線上一切障礙物,直射射程最遠可達6公里,已超越所有二人小組用中程反坦克飛彈的最大射程。(圖片來自英文維基百科)

這可說源自二戰德蘇戰場的經驗(3),同時經冷戰時預想的歐洲大規模陸戰而得到進一步發展:七十年代由於反坦克科技日益成熟,歐洲出現了大量二人組操作中程反坦克飛彈的單位(所用飛彈有龍式、拖式、米蘭、哈特等),在北約預想的防禦作戰中協同裝甲單位,對蘇聯處於絕對優勢的裝甲力量展開阻滯作戰。蘇聯的反應,除了強化武裝直升機及Su-25的密接支援角色外,還在機械化師中開始配置更強的快速間瞄火力,如配置120mm的自走速射迫擊砲、82mm車載速射迫擊砲等,及後更於冷戰後期發展近距重型火箭砲支援車(即今天著名的TOS-1)。類似火力對於二人反坦克小組而言和惡夢沒有分別,但因為二次傷害太大,且一個機械化師所能部署的數量也不算多,故更適合大規模陸戰及圍城戰使用。


2. 以新式武器構成的快反火力與精確反擊:


解放軍亦跟隨西方潮流,發展多種相信包括城市戰偵察功能的戰場偵察/指揮車輛,對於應付單兵反坦克戰術應有相當幫助。(圖片來源:日本周辺国の軍事兵器)



1980年代開始,蘇聯面對阿富汗戰爭,這是一場原住民治安戰爭,部隊必須應付住民地戰爭那種敵我難分的環境,以及在非作戰狀態有受伏擊的可能性。類似的戰爭形態在之後的三十年也不斷在世界各地出現,例如90年代南歐地區大規模維和任務、車臣戰爭、在阿富汗與伊拉克進行的反恐戰、2006年以黎衝突及敘利亞內戰等。在這些場合,坦克除不時成為IED的「光顧」對象外,還受到各種二人組甚至單人使用的反坦克武器的近距離攻擊。


俄國於第一次車臣戰爭後開發的BMPT型坦克支援車。事實上這更多是城市作戰支援用車,其電腦化觀瞄系統甚至比同期絕大多數俄國坦克優勝,30MM機砲及同軸機槍有助射擊高樓,而四部反坦克導彈發射器亦有助進行長距離射擊,車身兩座自動榴彈發射器亦有助壓制低層或地面的大量武裝份子。(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在這些場合下,重型砲兵武器的使用限制因為顧慮嚴重的二次殺傷而變得很大。為因應這種情況,各國軍隊除加強發展各種排及班級別使用的偵察手段(如小型UAV、反狙擊雷達、聲學探測(註4),以至紅外成像等多重偵察手段),並發展陸軍用偵察/戰場指揮戰甲車外,還發展各種高精度高射速的小型武器,如車載搖控機砲、射程較長的自動榴彈發射器、單兵反掩體火箭砲、具備彈道計算功能的車載輕型自動迫擊砲,甚或OICW / 類OICW單兵戰鬥系統等;部分國家甚至以坦克底盤發展城市戰用的重裝甲步兵坦克、坦克支援車或無人戰鬥車,如俄國的BMPT。這些裝備在步兵的配合下,快速應對二人反坦克小組及清理低防護的反坦克單兵時十分有效。


Uran-9型無人戰鬥車,以其5米*2.3米的細小車身,一流的感測系統,以及強橫的火力配置(30MM+7.62MM+四枚反坦克飛彈+最多12枚雲爆彈/燃燒彈火箭筒),基本上就是一架無人、易穿越大街小巷及火力不輸BMPT的小型戰鬥偵察車。(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3. 城市作戰中的步坦協同戰術


坦克小組在小巷不斷向對街開火,是第二次費盧傑會戰時美國人的主要印象。(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很多軍迷認為坦克一定是各類反坦克武器的好目標;然而,他們往往忘掉坦克最初被造出來,就是作為步兵的機動支援火力。在後冷戰時代,大規模裝甲對決已經過去,但各國步兵在維和、反恐及對付境內叛亂份子的作戰中,常面對異常慘烈巷戰,坦克再次以重砲及厚重裝甲變成掩護步兵的利器。


俄軍城鎮戰鬥小組
「旋轉木馬」支援群示意圖(圖片截自陳樸《車臣戰爭隨筆:坦克與巷戰的11個問題》,《巡航者》第一冊)

例如格羅茲尼攻防戰後期及第二次車臣戰爭(2000年)時,俄軍開始使用步坦協同概念,將坦克、步兵或各種支援戰鬥車輛編成城鎮作戰小組,坦克以高爆彈射擊遠距離的可疑目標,支援步兵前進,而自走高射砲及臨時架設高射砲的BMD則負責掃射較高的樓頂,防止狙擊手及火箭筒射手冒出頭來,步兵亦獲大量配發雲爆彈/燃燒彈火箭筒,以清掃敵方陣地;另外俄軍在外圍亦架設坦克火力支援組,由四至五架坦克及更多步兵組成,坦克圍著一個較大的空曠地段來回運動(有人稱為「旋轉木馬」),以砲火轟擊遠距離目標,支援進攻中的戰鬥小組;配屬的步兵則阻止對方滲透,而不斷運動的坦克亦較難成為對方反坦克武器的目標。


LRAS3是「遠程先進偵察/監視系統」的簡稱,其基於第二代前視紅外技術,結合GPS定位,激光測距、指示和影像傳輸手段,持續對目標進行監察,發現及識別目標距離為10公里及4公里。

這種戰術後來被美軍進一步發展成巷戰用的步坦協同小組:以步兵排為戰鬥單位,配合數輛坦克、步兵戰車、少數特種車輛及空中的UAV,在目標街區中前進,步兵前出索敵,防範操作反坦克武器士兵的滲透,並通報敵方反坦克火力點的位置;裝甲車輛則為步兵提供近距離火力掩護射擊,甚至以拖式反坦克彈作遠程精確射擊,攻擊埋伏的反坦克飛彈二人小組;坦克則以主砲砲擊樓層及可疑的敵方據點,消滅可能的敵人及反坦克火力點。美軍在2004年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就大量採用這種戰術,當年他們將M1A2及M2A3步戰打散,分配給進攻的步兵排;各車都有空中的UAV及部署在外圍LRAS3協調指揮及取得情報,部分M1A2更有電子地圖,不但更掌握敵情,甚至可以坦克砲打穿結構較弱的建築物,支援另一街區的友軍。事實上,就戰役結果而言,美軍在第二次費盧傑戰役可說相當成功;而事實亦證明,只要沒有掌握制空權或優勢的裝甲支援,一般步兵根本很難「吃得下」這種火力強大的協同戰鬥小組。


BMW為豹2型戰車發展了至少兩種城市戰用型,包括上圖的A7型及下圖的豹2城市改裝套件。(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而為適應這種新戰術,部分西方國家更為其主戰坦克發展出城市戰用型的裝備套件,例如M1A2 TUSK系列、豹2A7等,這些坦克除掛載更多裝甲塊及在車頭架設工程剷外,也增設更多感測系統,同時亦配備由車內控制的搖控武器站(遙控機槍、機砲或榴彈發射器),以防範由高層偷襲的士兵/武裝分子。



在這種情況下,弱勢守軍或反坦克小組是否沒有勝算?這也不一定,例如守軍可大量應用IED以攻擊坦克或相應的支援車輛,以削弱其防護能力;事實上,現時各國軍隊仍對IED攻擊有點束手無策(當然,居民點等就無可避免受到嚴重破壞);或者可以發展類似ARGES路邊戰防雷的自動化武器系統,在減少不必要的步兵犠牲下,盡量削弱戰鬥小組的力量;另外,就算是反坦克小組,亦應和其他守城部隊配合,並組織網絡化監視網,方有可能有效對抗具備火力、情報及指揮優勢的城市作戰小組進攻;更有甚者,守軍亦應配備輕型、易於隱藏的裝甲火力,例如輕型戰車等,為守軍機動及面對敵方優勢裝甲火力時提供火力掩護,敵方主戰坦克及其他裝甲支援車輛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在城內進攻。


這70年以來,坦克與反坦克小組的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而到了今天,雙方的對抗更演變成一種小型的、戰術層面的「體系對抗」。當一方的組織與進攻能力已經上升至另一台階,而且佔有優勢時,如果另一方不能與時俱進,仍認為固有的反坦克戰術仍有效,或者認為「送人肉式」的伏擊仍能有效對抗更具組嬂的裝甲兵力,那最終失敗的,可能就是這一方。而作為有能力控制軍事政策走向的代議士,更應聽取專家意見,而不是自以為是地亂打嘴砲,講出一些不珍惜己方士卒性命的豪言壯語,這樣只會讓看官更加反感,甚至埋下進一步內訌的種子,削弱內部團結,那就是愚不可及之事。


 


註1:氟利昂正是蒙特婁議定書所禁用的滅火氣體之一,現時大部分國家已禁止售賣及使用這種物質,軍用則普遍獲豁免。


註2:過去伊拉克及敘利亞軍隊使用的T-72M系坦克容易殉爆,更多是因為他們入口的是較舊的型號,當時蘇聯還沒生產西方那種高效能滅火裝置,而他們自己也無力進行改裝,加上對原有滅火裝置也保養不佳,結果一旦中彈,往往就上演「砲塔飛天舞」……


註3:二次大戰中期,單兵用反裝甲武器正式出現,代表作是德國的「鐵拳」火箭推進榴彈,因為只有這武器是真正「人手一枝」,不需觀測手。蘇軍的應對方法「簡單而暴力」,就是讓大量火砲 / 高射砲及支援坦克移入市內,利用猛烈砲火砲擊攻擊區內任何可疑建築,以協助步兵逐區掃蕩。火砲很多時甚至以零距離射擊,把各種建築物甚至街區炸過稀爛。


註4:與其他飛彈不同,反戰車導彈有不少仍用線控導引,加上為求命中精度,往往都有較大翼面,令空速較低,例如大部分拖式反坦克飛彈只有278米/秒,略低於音速;標槍速度更低,只有250米/秒),故聲學偵測手段仍可探測在空的飛彈,提供預警時間。



https://www.litenews.hk/?p=4324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用「新細明體」原來係侵權?台灣YouTuber爆被追收版權費

【香港輕新聞】近 日,台灣著名YouTub er「Joeman」表示 , 字型發行商開始對YouTuber收取華康體系的字體版權費,即使用電腦內建的「新細明體」或「標楷體」亦可能會 被追繳費用, 提醒 網 民小心 侵權。 事件隨即引起討論,有人形容是「把豬養肥再來殺」,究竟有哪些開源中文字型可以使用? 圖片截圖自: YouTube@Joeman-在影片裡使用新細明體竟然要付錢?小型網路創作者的困境! 昨日(27日),於YouTube上有逾百萬訂閱、台灣著名YouTuber Joeman 在其個人FB專頁 發文 指,最近收到署名為「威鋒數位」的信件,表示他的影片上使用的字型是侵權,要繳付費用,否則可能會探取法律行動。 Joeman表示,事件證實只要在有營利的影片中,使用「華康字型」及微軟(Microsoft)Windows內建字型「新細明體」與「標楷體」,均可能在數年後被追討版權費。除此之外,只要影片的封面或影片內有使用,而這些影片仍在Youtube架上,就必須每年繳交固定的費用。 「威鋒數位」 過去名叫華康科技,是「華康少女體」、「華康中黑體」等字型的發行商,Windows內建的新細明體、標楷體亦是由「威鋒數位」開發並授權給Windows使用。據官網資料指,字型不能用於商業用途,若要用於商業行為須另外取得授權;而相關授權條件顯示,多媒體影音必須使用專業版,每年2萬4千元台幣,此價格可使用華康的 幾乎所有字型 。 憂 小型創作者發展空間 受影響 Joeman為此事拍攝了一條影片分享,他提及在收到信件時,起初以為是詐騙集團,結果在網上搜尋後,發現對方真的是該字型開發商;而針對字型版權問題,Joeman在與數名Youtuber討論後,懷疑自己或是首位被要求繳交字型版權費的人。而為了影片的合法性,Joeman最後同意支付每年逾2萬元台幣的版權費。 最後,Joeman於影片中表示,希望版權公司不要向訂閱人數較少的小型創作者收費,或不要有追溯期,讓小型創作者有發展的空間事件於短短一日已引起不少人的關注,就在Joeman表示繳付版權費之後,部分Youtuber也留言指收到相關信件,甚至連訂閱人數較少的Youtuber也被追討版權費。 網民爭議聲不斷:把豬養肥再來殺 對於此事,不少網民留言指難以理解,「難不成以後都只能用手寫了嗎」、「根本就是把豬養肥再來殺的概念」、「我能明白使用者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前發生的華人家庭犯罪團伙「奶粉大盜」案的賊贓奶粉,據悉目前這位華人女子已經被警方釋放,但可能只是作為嫌疑人等候審理,而並非無罪釋放,目前此案仍在繼續調查之中。 今年1月澳洲警方偵破嬰幼兒奶粉盜竊家族 在今年1月份,一位名叫柯劍鋒(音譯,Jian Feng Ke)的華人剛剛從中國飛抵澳洲,就在機場被警方拘捕,他的父母和妹妹在他被捕前也已經被警方拘捕,警方一共逮捕了8名家庭成員,其中年紀最小的22歲,最大的53歲,各人被指控在澳洲盜竊嬰幼兒奶粉。   警方在被捕女子寓所發現大批奶粉,部分疑為賊贓。   疑犯房屋搜出4000罐奶粉、蜂蜜和保健品 澳洲警方從疑犯家庭位於悉尼的兩棟房屋中搜出了總價值超過100萬澳元、多達4000罐的嬰兒奶粉、麥盧卡蜂蜜和保健品,以及21.5萬澳元現金贓款。這些被盜的奶粉和保健品都正準備運往中國。從2018年開始,澳洲警方就一直在調查被盜奶粉的下落,之後順藤摸瓜找到這名做代購的華人女子,並人贓俱獲將她逮捕。   被捕女子被稱為「墨爾本夢幻」,曾被電視台跟蹤拍攝她搜購奶粉手法。   被捕女子外號「墨爾本夢幻」圈內十分知名 據知情華人透露,這名被捕的華人女子在澳洲代購圈內很出名,她就是「墨爾本夢幻」。在澳洲九號電視台的一檔名為《A Current Affair》的節目2018年曾播出的一個專題片《瘋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Baby formula frenzy)中,她就是被拍到搶購奶粉的主角。 祖孫三代螞蟻搬家不斷到超市購買奶粉 在這個電視台的特別節目中,記者跟拍了這個住在墨爾本的華人家庭一整天,從背後看著「夢幻」女士一家人,她和母親還有孩子(祖孫三代),各自開車到不同的超市瘋狂購買奶粉,之後塞滿汽車後備箱,並囤積到自家車庫。這個節目還採訪了澳洲的年輕媽媽們。她們講述了由於這些華人代購無視4罐限量,以「螞蟻搬家」的方式不斷掃貨,以至於她們經常為買不到嬰幼兒配方奶粉而苦惱。     https://www.litenews.hk/?p=70068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以解決的;亦有意見表示,以普通法控告「九子」的疑似不公,法官的說詞也「十分礙耳」,然而卻證諸佔中事態的發展。 突顯修補撕裂的困難 《明報》 社評 表示,佔中案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是「突顯社會撕裂從未真正癒合」,而「衡量判刑輕重需要視乎具體場景,避免引喻失義又或立場決定腦袋」。對於控罪是否適合、判刑是否過重,「應當本着法治精神,經由上訴程序處理,不應政治化」。 社評 認為,在支持者眼中是「從容就義」,可是在不滿者眼裏卻是「死不認錯」,「雙方對事情的認知和觀感存在鴻溝,突顯修補社會撕裂的困難」。 應避免政治立場先行 《明報》 社評 認為,佔中案只是根據法律觀點,決定九名被告罪名是否成立,「跟佔領運動的政治和歷史評價是兩碼子的事,看待量刑輕重,應該避免政治立場先行,亦要避免斷章取義式的直觀比較」。對於政治層面的撕裂,「只能透過政治對話接觸」收窄分歧;至於消弭人心撕裂,則「需要各方易地而處,換位思考,多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裁決令社會更撕裂? 《信報》 「金針集」 金箴 文章引述民主派會議召集人 毛孟靜 表示,「判刑結果想帶出『打和』感覺」, 文章 卻認為「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是社會進一步撕裂的助燃劑」,「佔中案的起因是政改,政制不改,社會不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味強調法治,毫無疑問是捉錯用神」,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 難言對選舉的影響? 《信報》 「金針集」 金箴 文章表示,邵家臻和陳淑莊即時喪失議員資格的機會不高,因為民主派議員人數在立法會佔三分之一以上,對於抵住「DQ」壓力,而立法會換屆選舉亦將在明年展開,「DQ完再補選差不多夠鐘落莊洗牌」,建制派也「犯不着逼人太甚」。 文章 認為,目前難言判刑對明年選舉的影響,「民主派理論上可以藉着有人坐監而得到同情票,奈何本土派從一開始就質疑佔中九子的理念,能否贏得他們的選票實屬懸念」。 不肯面對慘重代價? 《星島日報》 社評 表示,法官判詞指出大眾看清「故事的另一面」,「就是被告借『公民抗命』之名肆意違法,破壞秩序,讓眾多市民飽受佔領之苦,卻始終得不到他們的道歉」,「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