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第二次流亡後600年,羅馬經歷了多次翻天覆地的轉變,其中包括採用基督教為國教(公元380年)、東西羅馬分治(3世紀末至4世紀)、西羅馬滅亡(476年),以及不久前東羅馬帝國擊敗波斯帝國(602至628年)。此時阿拉伯半島卻有一人憂心忡忡,苦苦思索如何拯救淪落的阿拉伯民族。他或沒想到自己即將踏入歷史舞台,其解救方式亦將會為人類歷史帶來巨大的衝擊。
以文明水平而言,7世紀的阿拉伯人遠遠落後於鄰近的兩大帝國:東羅馬及波斯帝國。阿拉伯人一直在半島沙漠中遂水草而居,只有少量定居點擴展為有相當規模的城市。在遊牧民族的生活中,人生雖然不算富足,但是社區內人人互相關懷 – 慷慨是阿拉伯民族的美德嘛。在這片沙海中,一個人有機會一夜之間失去所有財富,絕對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方能渡過難關。試問誰願意幫助吝嗇的混蛋?
這種美德因為麥加帶來的繁榮而逐點消失。每一年,大批朝聖者都會湧入城市,帶旺了酒店和飲食業,亦為不同的商家創造致富機會。富人透過經商而累積前有未有的財富量,收入也漸漸穩定,根本不需要擔心一夜破產。慨然如此,富人又何必幫助窮人呢?
阿拉伯人也能接觸外來宗教。由於商人來自五湖四海,各式各樣的宗教故事和儀式也傳了入阿拉伯半島,包括猶太教和基督教。
穆罕默德出生於麥加的統治家族,卻是沒有甚麼地位的邊緣人。雖然比他年長的妻子為他帶來財富,但是穆罕默德深深體會到社會一點也不平等。
他認為當時的貧窮根源,是貪婪正一步步侵蝕傳統阿拉伯民族的美德。除此以外,阿拉伯半島的商貿雖然愈來愈發達,但城市之間不再互惠互利,而是為財富而互相攻訐。結果?阿拉伯民族將會徹底分裂,各派系任由強大的東羅馬及波斯擺佈。
最後,宗教似乎也有潮流之分:阿拉伯的多神宗教比一神宗教落後得多了。不過,很多阿拉伯人不太願意皈依猶太教或基督教,因為信條太繁複了,很難懂。
穆罕默德以有限的財力幫助窮人,但是力量微不足道,根本無能力改變現況。沮喪的穆罕默德愈來愈消沉,有天卻突然聽到一把聲音,指定他宣揚神的福音。穆罕默德害怕極了 – 他是瘋了嗎?穆罕默德不敢作聲,但這把聲音後來還是出現了,一直在安撫和催促他肩負最後一名先知的職責。
穆罕默德明白了:上帝選中了的不是他本人,而是阿拉伯人……等等!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不是不同民族嗎?原來阿拉伯人也是阿伯拉罕的後裔啊!
時光倒留,回到阿伯拉罕獻出兒子以撒以前的時光。婚後多年,阿伯拉罕與妻子撒拉一直未能生兒育女,令撒拉很是擔心阿伯拉罕後無繼人,於是說服他納妾。阿伯拉罕迎接了使女夏甲,生了兒子以實瑪利,但想不到妻子撒拉嫉妒兩母子,用計逼走他們兩人。可幸的是,上帝祝福兩人,並承諾以實瑪利的子孫將會得到自己的王國。
無錯,以實瑪利與母親來到阿拉伯半島,建立了麥加,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換言之,阿拉伯人同樣是上帝選中的子民,也有資格定居於應許之地。
不過,移居應許之地前,穆罕默德要先宣揚福音。由於他的教義提倡幫助低層人士,不少信徒都是窮民和奴隸。隨著信眾人數愈來愈多,管治菁英決意打壓這個新興的宗教。他們捉拿信徒後,用盡方法折磨這些信徒,希望群眾會因為恐懼而遠離穆罕默德。不過,效果似乎不太明顯。管治菁英唯有斬草除根,派人刺殺穆罕默德 – 但刺客一一失敗了。到底這是純粹的好運,還是阿拉的恩寵呢?
管治菁英不見屍首不罷休,決意圍攻穆罕默德的住所。信徒勸喻穆罕默德趕緊逃亡,但他不為所動。直至他聽到聲音,說這是阿拉的旨意,並承諾他將會重返麥加,穆罕默德才制訂逃亡計劃,帶領信徒離開麥加。
穆罕默德一行人很快就收到耶斯里卜(Yathrib,今麥地那)的邀請,前往當地擔任仲裁。耶斯里卜內有12個氏族,分別為猶太及阿拉伯部落 – 因為宗教及權力的原因,兩個民族之間不時爆發衝突,帶來永無止境的世仇。
各氏族同意邀請穆罕默德到耶斯里卜擔任仲裁並保證其人身安全,而穆罕默德馬上利用這個機會建立新的勢力基礎,在城內宣揚福音,擴大其宗教組織。另一方面,他攏絡周邊社區建立同盟組織,增強自己的政治實力。
不久以後,穆罕默德有相當的信心與麥加開戰了 – 不過,穆罕默德目前的軍力始終有限,不能進行耗時耗力的圍城,只能找機會一舉消滅敵人的軍力。這就是攻擊商隊:麥加一定會派出士兵為商隊護駕,當然是為免盜賊搶奪財產。不過,對穆罕默德而言,此舉正是自投羅網。
624年,穆斯林軍隊在穆罕默德的帶領下,來到巴德爾(Badr)埋伏下來,等待麥加的商隊經過。雖然穆斯林軍隊低估了敵人數目,但是結果一如穆罕默德所願,穆斯林憑藉信念和紀律擊敗了麥加軍隊。
有人提議穆罕默德馬上率軍攻打麥加,但是穆罕默德拒絕了。「伊斯蘭」解作「和平」 – 敵人只要願意投降,穆斯林就無必要亦無道理繼續採取武力。當然,穆罕默德知道,一時之間他的實力不足以征服麥加,需要透過更多勝利來說服其他阿拉伯人:穆斯林才是真正的上帝子民。
正正就是「被動」的處境使伊斯蘭教顯得「和平」和「節制」,最後亦為穆罕默德征服了麥加。628年,他帶領部下前往麥加,聲稱要朝聖,並與麥加訂下和平協議,然後返回耶斯里卜。次年,穆罕默德再次與部下來到麥加,但麥加有人破壞協議,給穆罕默德一大機會,呼籲麥加居民反抗強權。公元629/630年,穆罕默德以領袖身份進入麥加。
當阿拉伯半島大多數的部落都已經臣服穆罕默德後,他可以說已經統一了阿拉伯民族了。
穆斯林勝利了。不過,沒有迫害,穆斯林還有甚麼理由依賴阿拉呢?沒有敵人,穆斯林還有甚麼理由為阿拉而戰呢?穆罕默德率眾前往聖殿,將神像全數移走。伊斯蘭教勝利了。
不久,穆罕默德過身。繼任的哈里發(Caliphs)決定派出穆斯林軍隊攻打拜占庭及波斯,以免各個派系互相攻訐。回到穆罕默德在耶斯里卜對抗麥加的時候,他提出宣戰是建基於一個前提:當敵人威脅到伊斯蘭教,穆斯林有理由出擊;如果沒有外來威脅,穆斯林不能使用武力。到了穆斯林軍隊向阿拉伯半島以外擴張時,兩大敵人(拜占庭及波斯)都沒有威脅伊斯蘭教。哈里發又如何解釋呢?他們的理由是,真主是唯一的神,所以唯一真正的宗教是伊斯蘭教,亦所以真正的國度只有一個:以實瑪利後代(即阿拉伯人)所建立的王國。這個信念燃起一股狂熱,隨著駱駝奔向巴勒斯坦,先後湧入大馬士革(636年)、耶路撒冷(638年)、凱撒利亞(640年)……
幾近無敵的穆斯林大軍征服了大片的土地,除了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之外,還有西邊的埃及和東邊的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及伊朗)。然而,大軍之中,原本的宗教熱盛逐漸減退,聖戰的意義也愈來愈模糊。到了720年,放下彎刀和弓箭的阿拉伯人,站起來四處張望,發現阿拉給予他們的王國,大小足以與一個帝國媲美。巴勒斯坦這小小的應許之地,已經沒有甚麼特別的宗教意義了 – 因為巴勒斯坦早已是他們家園。
耶路撒冷呢?我們可以首先看看伊斯蘭教如何看待猶太教及基督教的神。對穆斯林而言,他們所信奉的阿拉,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的耶和華,屬於同一個神,因為這三個宗教所信奉的都是阿伯拉罕所信奉的神。然而,猶太人四處流亡,正正是他們背棄上帝的證據。因此,穆罕默德不認為自己創立了一個新的宗教,而是引領信徒走回正確的道路。他早期傳教時,示意信徒朝向耶路撒冷的方向禱告,希望藉此說服猶太人順從他的領導。
猶太人當然不領情,斷然拒絕。穆罕默德沒有失去理智,反而明言,穆斯林不應該強逼其他人信教。不過,穆罕默德也認為,既然猶太人再一次選擇背棄阿拉,禱告時面朝耶路撒冷還有甚麼意思呢?在這個時代,宣揚福音的重任壓在阿拉伯人肩上了 – 由於阿拉在麥加感召穆罕默德,所以麥加是最為神聖的城市。從今以後,穆斯林禱告時,都要朝向麥加。
簡單說,從7至8世紀的發展來看,伊斯蘭教與民族身份有莫大的關係,但這個宗教與土地和城市的關連比較薄弱。不過,11至12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將會徹底改變穆斯林的觀念。下文將來討論十字軍東征是如何塑造伊斯蘭教的聖戰概念,導致長達一千年的宗教仇恨。
https://www.litenews.hk/?p=51988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