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灣仔的沙中線地盤於本年1月27日和31日五天內,以及5月10日先後發現三枚同屬二次大戰時美製AN-M65型1000磅空投炸彈。根據目前各報章報導,前兩枚相距大約30米,而第三枚又位於前兩枚以南約30至40米. 香港以往不時於各地地盤發現各式戰時未爆彈藥,當中較為人所知的有2006年在深水埗東京街發現數百枚英軍彈藥。還有近年在黃泥涌峽、紫羅蘭山、布力徑一帶發現的日軍手榴彈和炮彈,但這些彈藥大多屬於步兵可攜式輕型彈藥,而數量較大的東京街英軍彈藥為未使用的遺留彈藥而非作戰時投擲的未爆彈。戰時未爆彈中,以2014年2月於跑馬地一地盤出土的一枚2000磅航空炸彈(估計為美製AN-M66型)為最大,又於2017年1月24日,薄扶林道一地盤出土一枚美製500磅AN-M64型航空炸彈,但兩個地盤到完工為止都各只發現一枚而已。
這次灣仔沙中線地盤於數十米範圍內連續發現三枚重磅未爆炸彈卻極為罕見,而且當工程進一步推進,不排除發現更多炸彈. 而為何會於這近距離範圍內有多枚未爆炸彈,還得由歷史講起。
前奏:盟軍對香港的空襲
自香港於1941年12月25日淪陷起,盟軍便透過英軍服務團和國民黨情報組織,掌握日軍在香港的動向,當中包括得到一幅日軍繪製的「香港港內投錨地界及繫船標番號圖」,盟軍得以了解日軍艦船的停泊位置。
1942年10月25及26日,美國陸軍航空隊「中國航空特遣隊」(1942年7月成立,取代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發動對香港的第一次空襲。同年11月又空襲香港船隻和港口。1943年3月該隊擴編為第14航空軍,之後一直對香港發動空襲,由起初規模不大但時有斬獲,例如1943年9月2日10架B-25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襲擊荔枝角油庫造成油庫全毀,1943年11月16日又擊沈一艘520呎(11500噸)大型貨輪,到1944年末及1945年大規模空襲。
1944年10月16日,第14航空軍出動28架B-24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對黃埔船塢(又稱九龍船塢),8架B-25在26架P-51及21架P-40戰鬥機護航下,對港內船隻進行大規模轟,除重創或擊沈最少另外七艘船(其中兩艘位於船塢內,一說重創四艘)、嚴重破壞黃埔船塢外,又於香港東南方海面重創「鳩」號水雷艇,隨後在拖航時沈沒。
經過1944年10月菲律賓萊特灣大海戰,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力量基本被消滅,取得菲律賓至南中國海一帶制海制空權. 1945年1月9日,美軍登陸菲律賓呂宋島,同期美國海軍第3艦隊第38特混艦隊進入南中國海對日軍進行掃蕩,當中於1月15日派出42架F6F戰鬥機攻擊啟德機場及維港的船隻。翌日,第38特混艦隊於早上派出90架F6F、21架SB2C俯衝轟炸機、41架TBF魚雷轟炸機(1)再空襲啟德機場、維港船隻、太古船塢及其他港口設施;同日下午再派出148架F6F、40架SB2C與39架TBF(2)進行補充攻擊。此輪共三次空襲為二次大戰期間香港受到最為猛烈的空襲,共投擲154噸彈藥,造成日軍最為嚴重的損失,當中包括戰機47架、1艘大型貨輪沉沒、4艘大型油輪、10艘貨輪、1艘驅逐艦、2艘海防艦、3艘驅潛艇、17艘機動帆船受損 (另一說共擊沉船隻5艘,擊傷6艘) ,太古船塢、九龍船塢、大同船塢及鄰近設施,海軍船塢和昂船洲上的建築物均受到嚴重破壞,同時並造九龍船塢附近紅磡民居數以百計的傷亡。
盟軍在此後繼續對香港進行21次空襲,其中第14航空軍於1月21日派出30架B-24轟炸海軍船塢,但部分炸彈誤炸灣仔; 4月3日遠東航航空軍派出62架B-24轟炸海軍船塢及避風塘,但亦有誤炸中環皇后大道中及聖保祿醫院。
為何現時灣仔沙中線地盤所在地在戰時受戰機光顧
填海造地一直是香港得到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維港兩岸發展需要但空間有限,港島北部就已經於19世末開始填海。而灣仔於1930年代填海到目前告士打道一線,直至香港淪陷。
因日軍佔領香港後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基建工程,海岸線一直維持不變. 因此,利用戰前及戰後地圖以當時添馬艦港池堤岸的一角以及軒尼斯道與莊士敦道交界作為定位基點,以經緯兩線(紅線)套用於「香港港內投錨地界及繫船標番號圖」,便可大約估算出灣仔沙中線地盤於戰時大略位置(綠圈)。
由以上對比得知,現時灣仔沙中線地盤位於當時灣仔海岸線以北海面,並位於軍艦錨地之東南角,距離10號和L2號兩個軍艦泊位估算只有大約500米。另外,當時灣仔海傍一帶貨倉林立,雖然戰時經濟凋敝,但此處停泊有貨船或機動帆船不足為奇,甚至可能有軍艦停泊時偏移又或正於此處活動。由此可以推測,由於地盤緊鄰當時的軍艦錨地,同時亦很可能有船隻在此繫泊而受到集中轟炸,故才能有發現多枚未爆彈的第一個條件。
根據目前史料記錄,美國陸軍航空隊沒有留下於灣仔對開海面轟炸艦船或把炸彈誤投到海上的記錄,因此投彈者最有可能就是1945年1月15及16日以艦船為主要目標的美國海軍第3艦隊第38特混艦隊所派出的戰機。某些報章認為該三枚未爆彈是美軍第14航空軍的B-24於1945年1月21日轟炸海軍船塢時誤炸灣仔所投下,但根據記載該次誤炸區域為岸上的灣仔市中心而非灣仔對開海面,估計某些報章忽略了現時沙中線地盤是1970年代才填海而成,以為地盤就是戰時的灣仔市中心。
有大量航空炸彈在此空投,理應於投下時已經爆炸,但又為何有目前多達三枚未爆炸彈出土? 那便要談一談航空炸彈的運作原理和二次大戰時期美軍艦載機對艦船轟炸戰術。(待續)
註1:是次攻擊各機共攜帶2000磅炸彈13枚, 1000磅炸彈17枚, 1000磅穿甲彈13枚, 500磅炸彈142枚, 500磅穿甲彈14枚, 250磅炸彈22枚, 100磅炸彈70枚, 魚雷4枚及5吋火箭彈285枚
註2:是次攻擊各機共攜帶2000磅炸彈5枚, 1000磅炸彈18枚, 1000磅穿甲彈17枚, 500磅炸彈161枚, 500磅穿甲彈10枚, 250磅炸彈55枚, 100磅炸彈80枚, 魚雷9枚, 燃燒彈40枚及5吋火箭彈885枚
參考
聯合艦隊軍艦大全,麥田出版
世紀.History:未.爆.彈 盟軍對香港空襲的見證人,明報,2018年5月14日
Remains of US airmen killed in 1945 crash ‘could still be on Hong Kong hillside’ (http://www.scmp.com/magazines/post-magazine/article/1677815/remains-us-airmen-killed-1945-could-still-be-hong-kong)
USS Hornet (CV-12) – A Father’s Untold War Story –January 1945 (https://afatherswarstorynevertold.wordpress.com/tag/task-force-38/)
Details of TF 38 ships and campaigns (http://pacific.valka.cz/forces/tf38.htm)
WW2 Air Raids over Hong Kong & South China (https://gwulo.com/node/18919/view-pages)
Hong Kong Map Viewer (http://www.hkmaps.hk/mapviewer.html)
筆者: Thomas Chan
https://www.litenews.hk/?p=5143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