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海軍旗艦德爾皮拉爾號(BRP Gregorio del Pilar, FF-15)因不明原因而擱淺於半月礁,幸而暫未發展成新一輪南海領土 / 領海糾紛,最後菲律賓軍方派出拖船讓它脫離險境,兩日前已拖回蘇碧灣維修。整個過程中,中國海警的南海救115號大型遠洋救援船亦在附近戒備。
中菲雙方在此事上明顯存在默契,事件並沒鬧大,畢竟德爾皮拉爾號是菲軍現在最大的軍艦,也是旗艦,而且船身並未入水,只是一邊螺旋槳脫落,斷不會學90年代在黃岩島那樣,把船艦在擱淺地上直接報廢,當作主權標誌,而現時菲律賓也不見得有鬧大的本錢。不過這條軍艦本身就有點「故事」可以講,因為它前身並非軍艦,火力卻絕不弱於同期護衛艦的最強武裝巡邏船。
該艦前身是美國海岸防衛隊所屬的漢密爾頓級武裝巡邏緝私船(Hamilton-class cutter),而且正是首船漢密爾頓號(USCGC Hamilton (WHEC-715)),艦齡已達51年。這艘船擁有當時絕無僅有的強力炮火(一台76MM OTO快砲、一門方陣近防砲),而且還有空間及後備射控系統裝備兩座四聯裝魚叉導彈發射箱,並有部份同型艦裝備過;航速方便亦高達29節,戰後各國的海巡船中沒有幾條具備該級的高速。該艦亦具備軍艦級的雷達與中央指揮 / 火控中心,動力系統更採用一般海巡船幾乎不會使用的RM-2500燃氣輪機(為確保巡航能力及節省燃料,一般只會使用中速柴油機)。除缺乏防空導彈外,該船事實上具備遠洋護衛艦的巡航與戰鬥能力。
問題來了:各國的海巡船都是海上執法船而已,最多只裝快砲(例如76MM單裝快砲或由高射砲改裝過來的40MM單裝 / 35MM連裝艦砲),近迫武器及反艦導彈可是絕無僅有的;航海性能上不是重視長航程,就是重視航速以追縱高速小型船隻,甚至為此削減不必要的武裝,只保留救難及搭載硬式突擊快艇的裝備,同時具備重火力、高速及長航程的海巡船可說絕無僅有;美國海岸防衛隊也只是海上執法、救援及維護領海權益的法定武裝組織,為何需要那麼強橫的火力?這因為美國法典規定海岸防衛隊在國會或總統指令的情況下,可調歸國防部指揮,成為美軍海上防衛力量的一部分。
這個傳統可說來自海岸防衛隊的前身:美國財政部海上緝私隊同時也具有美國後備海軍的功能(漢密爾頓級緝私船這個名稱,就是來自風帆時代美國財政部用以追上快速走私商船的輕型快帆(Clipper,或較正確的,Baltimore Clipper)緝私船,這些快帆船由1812美英戰爭、1836德州共和國之戰、1848美墨戰爭、美國內戰等幾乎無役不與,平日也投入於追蹤打擊中美洲海盜的工作)。另一方面,當美國處於戰爭時,海岸防衛隊也要協助近岸及後方廣大海域的防禦與搜索任務,例如二次大戰美國向德日宣戰前,即已參與大西洋護航任務,此時海岸防衛隊亦將防線擴展至北大西洋近美洲大陸的地區,並曾參與搜索並攻擊潛入格陵蘭島的德軍及偽裝成漁船的氣象偵察船;越戰及兩次波斯灣戰爭時,亦曾參與越南海岸、沿岸河流水道及波斯灣一帶港口的巡邏警戒工作。
基於潛在軍事需求,作為漢密爾頓級代替艦的海岸防衛隊的新型國家安全緝私艦NSC(即現時的傳奇級 Legend Class),亦承繼了漢密爾頓級的重武裝及接近軍艦的特點,例如接近全軍規建造規格、一整套幾近和LCS相同的雷達系統、AN/SPQ-9B X波段低空搜索雷達,和海軍相同的電子作戰系統、拋射式誘餌/干擾系統(AN/SLQ32電子戰系統、MK-36 SRBOC、NULKA干擾彈發射器),MK110 57MM快砲及方陣近迫快砲,以及可加裝反艦導彈與MK-56非穿透式VLS的能力。難怪美國海軍界別內早有人要求修改國家安全艦的設計,讓它代替LCS的任務。而現在的FFX計劃,傳奇級所屬的設計團隊亦有加入競標行列。
不過,相對於美國海岸防衛隊,世上另外一個海上執法組織就更加「瘋狂」了,這就是「戰鬥民族」的海岸防衛隊-俄國聯邦安全局的海岸防衛隊(Coast Guard of the Border Service of the FSB),其前身是KGB邊境防衛軍的海岸巡邏隊。就一般人對前蘇聯時代KGB(及俄國的FSB)的觀感,總是認定它是情報機構,但事實上它是組織旁雜而且多功能的「強力部門」,包括對外的政經軍事情報搜集與分析、對內部的政治監控、重要設施與運輸系統保安、反恐、通訊器材研制、毒物研發,甚至邊防與緝私、海警、護漁工作都「統統包辦」。單就邊防/海岸防衛任務而言,雖然蘇軍/俄軍都負責邊防任務,但邊境一線的巡邏防務工作都是由KGB/FSB的邊防部隊負責,蘇軍通常駐紮第二線,作為縱深防禦及反擊的力量(註1);同樣地,當蘇聯海軍負責攻緊任務時,海岸防衛隊就負責領海執法及日常巡邏 / 先制攻擊、驅趕任務。
由於需要負責巡邏,而蘇聯領海常有北約的潛艇潛入偵察,加上性質上有更強烈的協防正規軍的特性(因為蘇聯的海岸防衛隊不但是海上執法機關,更是邊防警備機關),他們除擁有比較常規、火力較輕並重視續航力的巡邏船外,還擁有由蘇聯海軍艦艇發展過來的「軍艦」,當中除了由毒蜘蛛級小型飛彈巡邏艦發展過來的PROJECT 1241.2 (北約代號 PUAK)高速小型反潛護衛艦外,還有由PROJECT 1135型警戒艦發展過來的邊境防衛船(註2) (俄文代號SCR) PROJECT 1135.1型巡邏警戒艦。
和1241.2型類似,1135.1型也是一種反潛艦,且不但噸位比漢密爾頓級更大,火力也更猛,並具更明確的作戰對象。除100MM快砲及SA-N-4型防空導彈外,無論是固定機庫所搭載的KA-27、能發射重型反潛魚雷及反潛導彈的魚雷發射管,以及RBU-6000反潛火箭彈發射器,都是重要的反潛武器;其雷達、電戰及近防系統均和同期蘇聯海軍相當,單就火力而言,克里雅克3型的火力甚至遠超漢密爾頓級之上,成為史上火力最強的海巡船。
說回漢密爾頓級,由於傳奇級建造數量增加,加上漢密爾頓級已漸老舊,大部分已陸續退役。不過由於作為海巡船,使用上沒有海軍艦隻來得兇悍,加上結構及裝備相對簡單(遠程搜索雷達及方陣快砲已先行拆掉,留待買家付錢更新時再裝上),所用LM2500系列燃氣渦輪引擎及OTO 76MM快砲在可預見將來仍然是西方海軍的標準配備,武裝及推進系統的後勤保障有相當保證,故對於有廣大海域要巡邏,卻欠缺經費購買新船的第三世界國家來說,仍是不錯的低價二手海巡船(而且還有一定升級潛力)。現時已退役的9艘漢密爾頓級均已以低價售予菲律賓、孟加拉、尼日利亞與斯里蘭卡海軍,以及越南海岸防衛隊。
註1:說回邊防部隊,事實上中蘇珍寶島事件中,中國軍隊遇上的是裝備和蘇聯乙級機步師 / 旅在裝備上沒什麼分別的蘇聯KGB邊防軍(而不是濱海省軍區的任何正規軍),而中國自己也是投入邊防部隊進行軍事行動,並非任何集團軍正規部隊。
註2:警戒艦(Guard Ship, 俄文名稱為CKP)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軍艦。風帆時代的警戒艦是在港口中準備隨時出航迎敵的風帆護衛艦。由於三層砲位的大型戰列線艦(一等或二等風帆戰艦)經常要給拖上岸上維修保養,出擊準備需時,較小型、輕快及淺吃水的警戒艦(通常是四等風帆護衛艦)便成各港口緊急迎擊的主力。
及後,西方國家進入蒸氣軍艦時代後已甚少使用這個名稱,因為蒸氣動力鍋爐無論大小,都需要一段時間預熱。若要緊急出擊,只要駐留軍艦輪流暖機待命即可。唯獨蘇聯繼續採用這艦種,意義上也有所更新;由於蘇聯海岸線非常長,但水域常與鄰國「接壤」,小規模糾紛及對峙更多,而大型艦隊的活動往往受壓制,蘇聯需要更多小型、能迅速行動而具備足夠自衛火力的艦艇,進行領海防務工作。另外,蘇聯早期也強調「空、潛、快」的近岸海防力量打擊模式,較小型並能進行領海反潛/巡邏防衛的警戒艦 / 反潛艦,以及能投射大量反艦火力的「小型火箭艦」(俄文代號RPK,西方認為性質相當於輕護衛艦)成為蘇聯海軍相當重視的艦艇。蘇聯不少警戒艦往往有對應邊防部隊用的改進型,例如70年代即出現了PROJECT 1124P(西方稱為格里莎2型)的邊防軍專用小型警戒艦 / 反潛艦。
https://www.litenews.hk/?p=5863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