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相比,來自俄羅斯的威脅顯得蒼白」
這是美國國家反情報和安全中心主任威廉·伊瓦尼那日前接受英國BBC訪問時的一段描述。
在談到中國指控美國就雙方貿易爭端與衝突,一直對美國大眾採取誤導性言論和措施的指控時,伊瓦尼那對記者說道,北京在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功是基於對美國企業商業機密的侵犯,而代價則是由美國公眾支付。
「如果從7月到現在,看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件,司法部已經起訴了20名從事經濟間諜活動的中國個人或是企業,而這些只是我們所知道的部分。」
伊瓦尼那說這不是華盛頓第一次將中國視為威脅。
在今年年初,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在國會聽證報告時就已經公開宣稱,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對美國的威脅正在逐漸上升。
伊瓦尼那補充說,這些國家正在努力使世界的趨向以及價值,與他們的獨裁政府更加一致。
一份在今年2月,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表的報告中說道,現在決定美國軍事需求的國家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
以上這些談話,是作為美國主管國家情報與安全威脅的高級官員,罕見的在國外媒體的正式採訪中,毫不掩飾的表達對於另一個國家的強烈情緒。而這種指責的方式已經遠遠的超過政策媒體公關的需要,而是呈現出現在美國政府內,從經濟到軍事,從外交到情報,各個部會以及國會上下所形塑出來的共同意志 – 壓制中國。
這種集體共同意識脫離現實的程度,甚至到了將中國對美國威脅嚴重的程度,定調為超過俄羅斯。
而俄羅斯日前才剛剛派遣具有核子打擊能力的長程戰略轟炸機,到離美國本土1500英里的後院飛了一圈。
對於美國與中國關係的改變,有部分中國學者將原因歸咎於習近平掌握權力之後,對於中國許多國防發展政策以及大力推動經濟轉型有關,這造成了中國自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以來,美中關係穩定期的提前結束。
如果我們就美國與中國衝突事件本身的頻率來看,的確是如此。但弔詭的是,包含國防軍力成長,貿易逆差、南海紛爭甚至是台灣問題等衝突,究竟是美國與中國間衝突的「因」還是「果」?
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 (David Hume ) 指出一個「因果關係」的成立,必定包含了二者間產生了「必然的連結 (necessary connexion)」。
休謨舉過一個例子:
我每天早上起床後,會習慣舉高雙手,而此時剛好又日出,如果我們每一天都觀察到”舉高雙手”後太陽就出來的現象,那是不是可以認為 – 因為我高舉了雙手,所以太陽就跟著出來了 ?
這樣推論很顯然存在某一種歸納上的謬誤,然而僅就現象的觀察上,高舉雙手又確確實實發生在太陽出來之前,二者的確是以某一種時序發生。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必然的連結」
同樣的邏輯,那麼是因為中國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所以美國國家政策必須轉變? 還是因為美國的國家政策先轉變,所以中國才成為美國的威脅? 又或者是美國現在所採取的對抗策略,跟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一點也沒有關係,真正的原因是來自其他問題?
如果不能找到問題的「必然的連結」,那麼中國不論採取任何調整,都會無法滿足美國對於其自身利益的擔憂,這種情況不論是習近平或是鄧小平又或是換誰上台都無法解決。
這是東方與西方文化在本質上的衝突,王道與霸道往往無法用GDP解釋。
當然這是中國願意就改變與美國關係的現狀而言,但如果是從俄羅斯與美國的角度來看類似的衝突,問題就會簡單許多。
二國關係的調整,是複數而不是單數。
如果美國只是一直堅持自己的利益與看法,那就不如二忘於江湖。大門隨時都開著,但等你想開了,我們再來談。
近日我看了許多中國學者對於美中關係惡化的擔憂,也有更多一昧訴諸國族的鷹派言論,但不管是憂慮或憤怒,在這些論點中有非常多的說法正陷入大衛.休謨所講的「歸納上的謬誤」。
在衝突競爭理論中,有一種在不加深對立的情況下,達成雙方妥協的模型:
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幫自己解決更多的問題,而是幫對手製造超過他所能負荷的問題。
就我的觀察來看,美國現在採取的策略就是不斷的幫中國在各個領域製造問題,並且期望在過程中得到中國的妥協,這些問題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與媒體(心理)的每個層面,而所製造的問題都會有集體作用 ——削弱中國。
那麼中國該如何反應呢?
說實在的……就我的觀察,我看不出來中國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
原文轉自邱世卿老師的Facebook,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https://www.litenews.hk/?p=6422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