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於2008年訪問莫斯科時,提出建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的重要性。 |
《北京共識》兩種迷思:全球化的終結與中國泡沫的破滅
最終,伴隨著當前的經濟危機,同時出現了兩種流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全球衰退可能減緩全球化的速度,而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這個現象將擠破中國崛起的泡沫。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進行了數十年,儘管衰退打亂了它的節奏,但還不會使它脫軌。全球經濟體系已經深刻地聯繫起來了,舉例來說,無論是華盛頓當局還是北京當局,都無法承擔倒退進入涇渭分明的經濟保護壁壘所產生的後果。這種認識自二○○八年下半年以來已經顯而易見,各國政府都反復呼籲要避免保護主義。在二○○九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溫家寶總理利用他發言的機會強調了華盛頓與北京方面要「堅持開放與合作」,幾周後,奧巴馬政府將國會議員推動的「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條款從其國內經濟刺激法案中移除,一如他對記者所講:「我們無法承擔釋放出保護主義訊號所帶來的後果。」
但不可否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G20的一些成員國家中出現了保護主義的暗流。二○○九年二月,世界銀行宣布,它在二○○八年十一月至二○○九年二月之間認定有四十七項措施「在損害其他國家的情況下限制了貿易」,其中包括印度對某些中國玩具實施的禁令以及中國對比利時巧克力施加的關稅。 在二○○九年的年中,隨著衰退的加劇,中國因其暗中採取鼓勵出口、遏制進口的政策而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據報道,中國政府通過實施更大規模的出口退稅以及國有銀行的寬鬆信貸政策來支持出口企業,還禁止省級政府機構購買進口產品,除非本地沒有替代品。儘管存在這些犯規的舉動,但各國還是廣泛承諾自由流動的國際貿易,這一點在過去發生的經濟危機如大蕭條期間並不存在。這種新的、對嚴重而持續的保護主義的集體恐懼,在二○○九年四月在倫敦召開的G20國家高峰會後得到了證實:各國在會議上都重申了避免採取此類政策的保證。
二○○八年國際貿易總量的下降以及食品和燃料價格的下跌,也許已經打擊了像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這類國家出口貿易的繁榮。但在二○○九年的經常項目平衡表之外,世界經濟更為廣泛的全球轉移並沒有受到損害。當印度、中國、前蘇聯集團國家以及其他地區加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後,全球勞動力總量已經超過了三十億。西方國家不再像在二十世紀晚期那樣處於一個全球競爭沒有那麼激烈的環境中。當前,在下滑的經濟現實和數字之外,我們見證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的出現:大的經濟體如美國會繼續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但新興的經濟體如中國開始要求越來越大的發言權。
早就可以預料到,中國總理溫家寶利用了這次危機借題發揮,來討論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必要。在二○○八年十一月對莫斯科的訪問中,他談到了建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的重要性,這一過程需要中國、俄羅斯和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的其他國家之間在金融與產業方面的合作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溫家寶也強調說,要給予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性機構中更大的發言權,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這樣,這些國家才能夠在國際監管機制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並對某些其貨幣被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當然這裡說的就是美國。
摘錄自:
北京共識--中國權威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著者: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出版社:中港傳媒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2011/04/01
售價:HK$92.00
著者: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出版社:中港傳媒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2011/04/01
售價:HK$92.0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