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識》結構性調整計劃的缺陷
然而,在許多案例中,華盛頓共識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儘管這種類型的借款活動在一九八○年代有明顯的增加,但它帶來的負面效果也往往如影隨形。這些SAPs 的顯著特徵就是彼此間十分相似,而不論它們是應用於拉丁美洲、非洲還是加勒比國家。這些國家通常都是在經濟陷入衰退時,才向世界銀行和IMF 尋求援助。
在這種情形下,大幅削減政府赤字在短期內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而政府削減支出對窮人造成極大的影響。尚未成熟的國內產業也會很快被外國的競爭所壓垮。取消監管並放寬對外資的限制為投機性「熱錢」的湧入打開了大門,最終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國有部門被掌有權力的人物私相授受,暗盤交易,國有企業快速私有化的過程中常常造成欺詐橫行,並滋生腐敗。
這並不是說SAPs 與華盛頓共識就是失敗的。在許多地方也存在著成功的案例,如拉丁美洲的烏拉圭和薩爾瓦多,以及非洲的坦桑尼亞和烏干達。但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指出「華盛頓共識是一整套的政策組合,它有一張很長的清單,但上面的政策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適用於任何國家。所以問題就在於我們將這些相同的政策組合當作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原則而開給了所有國家,卻絲毫不知變通。 」
這些制式的改革政策,常常在沒有考慮其賴以成功的條件是否具備的情況下就應用於發展中或貧窮的經濟體。那裡是否有健全的金融體係與穩定的司法規範?是否存在監管制度與監督機構?那裡的人是否有足夠的知識技能來管理這種新的經濟?太多此類問題都沒有答案,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被思考過。以莫桑比克腰果產業上為例,可以說明在SAPs規則下產生的「調整壓力」(adjustment stress)是如何造成災難的。
莫桑比克曾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腰果產地之一,在一九七五年從葡萄牙統治下獨立後,位於首都馬布多(Maputo)的新政府禁止了未加工腰果的出口,以刺激本地包裝業和加工業的發展。原材料出口禁令使腰果的國內價格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有效地補貼了國內包裝業者與加工業者。然而在內戰之後,莫桑比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金融援助,接受了放開腰果出口貿易並解除原材料出口禁令的附加條款。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The U.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報告指出,儘管該措施使果農們每年能獲得約五點三美元的收入,卻造成腰果產業僱傭的一萬一千名工人因此失業,上百萬名腰果採集工也失去他們的收入。這一方案沒有幫助到莫桑比克,這個國家至今仍然屬於全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
這個例子說明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理論上,在市場正常運作的情況下,低效率的產業將被迫退出,大量資源將轉移到該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部門中。但在實踐中,莫桑比克並不是一個高效率市場,相反,它的低效性反而阻礙了調整計劃的實施。莫桑比克的交通運輸系統很不完善,通訊基礎設施落後,銀行系統無法為新產業提供有效服務,也無法支援新的商業活動。
北京共識--中國權威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著者: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出版社:中港傳媒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2011/04/01
售價:HK$92.00
http://litenews.hk/?p=1787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