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博評】William:科幻片一定要符合科學理論?兼論《流浪地球》中的日本科幻動漫脈胳(上)


早前香港導演郭子健接受報刊訪問,並談到過年時在中國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根據報章所述,他指出「其實佢入面嘅核心科幻條件唔係咁合理,只要你識少少物理或者宇宙之間嘅嘢,都會話有冇搞錯?」又稱「呢件事(指搞科幻電影)本應係香港人做到,無論係視野定對荷李活片嘅了解。」


郭導是香港名導演之一,也拍過部分票房高的電影,不過由以上應答可見(假設報刊沒有為他的說話「加鹽加醋」),他似乎對科幻電影/ 科幻作品的本質缺乏了解,也過份 / 盲目高估港人對於科幻元素的愛好,更惶論對荷理活科幻制作的了解了。


 


西方硬科幻名著之多,不用累述。不過有趣的是,侏儸紀公園的原著小說(1990年)在美國是被列入硬科幻的,這是因為原著對於基因工程及其後果的刻畫、基因改造生物的定義、恐龍研究與科學研究的道德觀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當然,小說也有「硬傷」的,例如封面的暴龍骨架…..並不正確,後腳行走的恐龍,脊椎至尾部應該呈水平。(網絡圖片)

 


要了解香港人是否能拍科幻片前,我們應先對科幻作品的定義有基本的了解。科幻作品(包括小說及動畫、電影、電視劇等影像作品)大致可分成「硬科幻」、「軟科幻」與「太空歌劇」三類。


「硬科幻」通常較嚴謹、重視解釋與科學根據,更會圍繞科學理論或科技(無論是今天的還是由作者自行創作的)重塑一個完整而能自圓其說的世界觀,而且也往往談到未來學或科學倫理等議題;即使要自創科學理論,作者也會十分強調理論的解釋與論證,以增強「自圓其說」的能力;


「軟科幻」是指則是指幻想以社會學、歷史學、哲學以及心理學等「柔軟」的科學為基礎的,而科學理論或科技通常作為襯托的背景,未必會有非常深入的解釋,甚至乎故事背景可以發生在現實世界,或者某類科技發展特別突出的近未來;


 


羅伯特·海萊恩的《星河戰隊(Starship Troopers)》,可說是首個軍事化的科幻小說,並成為日後軍事科幻作品的始祖。其機械設定的概念影響東西方軍事科幻作品與遊戲甚深,尤其是裝甲服及軍機械人的設定上。中圖是日本1988年OVA版《星河戰隊》(《宇宙之戰士》)所設計的小型機動裝甲服,右圖就是《機動戰士高達》中的渣古2型「紅有三(紅色有角三倍速)」!(網絡圖片)

 


「太空歌劇」(或者準確點說:太空片)則以影像作品佔較大的比重,而且是將既有故事(如政治、社會、宗教、倫理、歷史、戰爭等較為宏大的背景)放到未來世界或宇宙文明等架空世界,以更宏大的背景豐富即有的文學內涵。當然,三者並不是絕對的對立,而且隨著時代發展,界線反而漸變模糊,「硬科幻」一樣可以展現很強的人文關懷,「軟科幻」或「太空歌劇」一樣可以有非常嚴謹的科學設定。


 


1974年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奧尼爾博士(Gerard Kitchen “Gerry” O’Neill)所提出的「奧尼爾(太空)殖民地」。自此,這種宇宙人工天體就成為不少科幻小說中近未來社會舞台,包括我們熟悉的《機動戰士高達》。(網絡圖片)

 


不過由以上的簡述,我們可知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科幻作品,為著建構一個合理的世界觀、營造氣氛或回應想表達的中心思想,他們小至可能修改天體環境、星體演變定律;大至修改物理或科學定律,甚至創造新的假想科學定律等,作為其所建構故事的基本設定,並支持自己故事的發展。


正如台灣科幻小說家黃海先生說過:「合理化超現實的想像,是科幻小說的最大公約數(即最大公因數,喻意最主要的共同特徵)」。只要之後的故事內容能服膺於事先的設定(或至少不明顯犯駁),那就算是一種合格的科幻作品了。所以,從來沒有科幻小說家會肯定自己的作品完全符合現有科學理論。


 


《火星任務》中的超級風暴其實是不存在的。要是有這級別的風暴,美國幾架火星探測車早就被吹走了,根本不能在火星上行走多年。(網絡圖片)

 


若涉及的是科幻影視作品如電影,由於要在兩至三個小時內要說完故事,並不夠時間交待故事的世界觀和科學/科技的設定,對於科學理論或科技相關設定的修改就更為常見:火星任務應該是近年最具科學性(或者最硬)的科幻電影了(而且設定只是近未來,很多科技都是我們熟悉的延伸而已),但如果要完全忠於天文學理論而不作修改,此片就根本不能再演下去:火星大氣密度很低,只有地球大氣密度1%,就算風速上百公里,由於空氣粒子密度小,實際的動能也小,根本不可能有片頭那超級大風暴的場面,主角更不會被吹走!


 


日本很多科幻動畫及部分西方科幻大片,由於當中機設與世界觀設定十分仔細,電影根本無法交待好,故往往會出版設定集以「補完」影片的世界觀。(網絡圖片)

 


由此可見,郭導所講的「不乎合科學理論」本來就不是拿來批評科幻作品的標準,甚至反而是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元素!郭導可以說在評論上完全「切入錯誤」,根本沒有人會以此評價科幻電影。真正要重視的,是劇組推出了架空的科學設定後,能否在往後的劇情中繼續遵從其架空設定而不出現矛盾。其他的就要看這些作品對科學或哲學思想的討論、劇情安排、視覺效果處理與人物關係等各方面是否洽到好處了。


 


《鐵甲無敵瑪莉亞》就內容而言其實只是一部有機械人的港產片,科幻元素很低,機設上也不太嚴謹,一眼就看得出來自《機動戰士Z高達》及《大都會》。(網絡圖片)

 


 


另外,郭導說「這應該是由香港人來做的……」我看到這段話,立時呆了一下。有香港電影常識的人都知,香港電影的多樣性其實不高,而科幻片更是當中最弱項,這四十年來拍過的科幻片幾乎屈指可數(其中一齣叫《星際鈍胎》的電影根本就是「戲仿」《星球大戰》;徐克在88年亦拍過一齣叫《鐵甲無敵瑪莉亞》的電影,但除機械人外就沒有甚麼特別科幻之處,更欠缺機械人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與矛盾的深入討論)。


其餘則是倪匡作品的電影化,但大家都知道倪匡的科幻作品其實比較像歷險劇或玄幻片,而且科幻元素不足,解釋也很粗疏,而礙於預算問題,幾齣改編電影在內容上更不見到有十分「科幻」之處。甚至可以斷言,香港並未拍過那怕是一齣比較嚴謹的軟科幻片,而偶爾出現的科幻元素,從來不是故事的主軸。


 


《流浪地球》設定原畫之一。流浪地球製作開始的早期,基本上都是在搞各式設定及畫場境原畫。如果有香港導演向出資者表示要用相當時間創作背景設定,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可能就是馬上撤資。(網絡圖片)

 


究其原因,由於人口少(即市場較小)及資金來源問題,香港的電影從來都不是大成本製作,而且不少開支都要用來支付有名演員的酬金,為節約成本及提高回報,往住只會集中於製作各類時代劇,高成本的歷史片、戰爭片及硬科幻片,幾乎從來不是香港電影人的選項,而發展到現時,港產片所走的路線更進一步收窄。


正如影評人梁鵬飛先生所表示,現在香港能取得高票房的電影有兩種:一種是適合香港年輕人口味的新港片,比如《低俗喜劇》(這類電影給人的印像往往是更本土);另一種則是由老牌港星壓陣的警匪片,如《寒戰》和《掃毒》,它們代表了港片曾經的輝煌……「它們講的都是發生在香港人身邊的故事,是純正的港片」,除此以外就只有荷理活A級大片(不包括絕大部分劇情片)能夠吸引票房。由是觀之,影圈似乎不但缺乏發展科幻作品的興趣,連應有的「能量」都沒有啊!


 


近年部分本土文化題材的電影有比較高的票房,是值得慶幸的。然而,這亦帶出另一個問題:如果導演們都只要求拍一些本土青年喜歡,但外邊人未必看得明白的電影,是否代表自己已放棄海外(尤其是華人)的市場?以香港的市場,究竟可養到電影界多少年?(網絡圖片)

 


然而更重要的是,正如個別科幻文學的作者說過,香港從根本上缺乏發展科幻作品的土壤。究其原因,除了香港缺乏科研發展(尤其和太空或前緣科技有關的發展),並無實際的東西吸引大眾注意外,青少年閱讀風氣本來就不太強烈,普遍青少年更對科普知識興趣缺缺(註:很慶幸的是,小弟讀小學時可還有社科健,至少提供了不少基礎天文學及科學常識、某程度上亦刺激了小弟對天文學及軍事學的愛好)!


 


中學中文教育側重點愈來愈傾向文章的修辭結構分析與實用文的應用,加上應試壓力巨大,而且中文科向來就沒有重視其他類型文章欣賞的教學(老師也未必有能力教授這些東西),也很難培養他們閱讀其他文學作品的興趣,以及從中培養幻想與邏輯思維的能力。(網絡圖片)

 


更有甚者,香港的中文科教育亦只著重學習修辭技巧、欣賞經典文學以及如何運用實用文,對於欣賞其他類型文學作品(如科學、科幻、報道文學、科普、社會性/時事性作品等)基本付之厥如,也欠缺對學生的幻想與思辯的培訓,其他影響已經不說,這其實已等同扼殺了由文學上培養學生幻想與認識天地萬物的興趣了。


至於有人說香港人也愛好日本科幻動漫作品,也應該對香港的科幻發展有點幫助,我只能說……那麼多年來人家似乎只是著眼於當中的機械或人物設定,以及追逐相關的周邊產品例如Figure或模型商品,又有幾多年青人會留意作品所談及的技術與世界觀呢?


 


《機動戰士高達-雷霆宙域戰線》是2015年開始發行的科幻OVA作品,基調較以往更灰暗,人性被戰爭蠶食殆盡、四肢盡失而裝上義肢繼續戰鬥的士兵是否能被定義為人等,有著更深刻甚至可怕的探討。不過香港動漫迷對此作的愛好不太深入,可能對主角機模型更感興趣……科幻模型是增加作品收入的有效方法,而且也能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科幻作品的欣賞行列。不過這招在香港似乎行不通……(網絡圖片)

 


香港能否拍出好的科幻片,其實不太重要:有,固然是好事,這代表香港電影業仍有創新與活力,拍不到也沒什麼大不了,那只反映香港的電影業與觀眾群沒有足夠的想像力(還有資金與將幻想實現的能力)而已。然而,科幻作品可是世界電影業的大宗之一,若果部分電影人不但沒有想像力,可能連基本認識都有錯誤,甚至高估自己 / 低估對手的能力,那又怎能拍出多樣化,令觀眾不覺沉悶的好電影呢?


 


(待續)


 


 



https://www.litenews.hk/?p=6776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用「新細明體」原來係侵權?台灣YouTuber爆被追收版權費

【香港輕新聞】近 日,台灣著名YouTub er「Joeman」表示 , 字型發行商開始對YouTuber收取華康體系的字體版權費,即使用電腦內建的「新細明體」或「標楷體」亦可能會 被追繳費用, 提醒 網 民小心 侵權。 事件隨即引起討論,有人形容是「把豬養肥再來殺」,究竟有哪些開源中文字型可以使用? 圖片截圖自: YouTube@Joeman-在影片裡使用新細明體竟然要付錢?小型網路創作者的困境! 昨日(27日),於YouTube上有逾百萬訂閱、台灣著名YouTuber Joeman 在其個人FB專頁 發文 指,最近收到署名為「威鋒數位」的信件,表示他的影片上使用的字型是侵權,要繳付費用,否則可能會探取法律行動。 Joeman表示,事件證實只要在有營利的影片中,使用「華康字型」及微軟(Microsoft)Windows內建字型「新細明體」與「標楷體」,均可能在數年後被追討版權費。除此之外,只要影片的封面或影片內有使用,而這些影片仍在Youtube架上,就必須每年繳交固定的費用。 「威鋒數位」 過去名叫華康科技,是「華康少女體」、「華康中黑體」等字型的發行商,Windows內建的新細明體、標楷體亦是由「威鋒數位」開發並授權給Windows使用。據官網資料指,字型不能用於商業用途,若要用於商業行為須另外取得授權;而相關授權條件顯示,多媒體影音必須使用專業版,每年2萬4千元台幣,此價格可使用華康的 幾乎所有字型 。 憂 小型創作者發展空間 受影響 Joeman為此事拍攝了一條影片分享,他提及在收到信件時,起初以為是詐騙集團,結果在網上搜尋後,發現對方真的是該字型開發商;而針對字型版權問題,Joeman在與數名Youtuber討論後,懷疑自己或是首位被要求繳交字型版權費的人。而為了影片的合法性,Joeman最後同意支付每年逾2萬元台幣的版權費。 最後,Joeman於影片中表示,希望版權公司不要向訂閱人數較少的小型創作者收費,或不要有追溯期,讓小型創作者有發展的空間事件於短短一日已引起不少人的關注,就在Joeman表示繳付版權費之後,部分Youtuber也留言指收到相關信件,甚至連訂閱人數較少的Youtuber也被追討版權費。 網民爭議聲不斷:把豬養肥再來殺 對於此事,不少網民留言指難以理解,「難不成以後都只能用手寫了嗎」、「根本就是把豬養肥再來殺的概念」、「我能明白使用者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前發生的華人家庭犯罪團伙「奶粉大盜」案的賊贓奶粉,據悉目前這位華人女子已經被警方釋放,但可能只是作為嫌疑人等候審理,而並非無罪釋放,目前此案仍在繼續調查之中。 今年1月澳洲警方偵破嬰幼兒奶粉盜竊家族 在今年1月份,一位名叫柯劍鋒(音譯,Jian Feng Ke)的華人剛剛從中國飛抵澳洲,就在機場被警方拘捕,他的父母和妹妹在他被捕前也已經被警方拘捕,警方一共逮捕了8名家庭成員,其中年紀最小的22歲,最大的53歲,各人被指控在澳洲盜竊嬰幼兒奶粉。   警方在被捕女子寓所發現大批奶粉,部分疑為賊贓。   疑犯房屋搜出4000罐奶粉、蜂蜜和保健品 澳洲警方從疑犯家庭位於悉尼的兩棟房屋中搜出了總價值超過100萬澳元、多達4000罐的嬰兒奶粉、麥盧卡蜂蜜和保健品,以及21.5萬澳元現金贓款。這些被盜的奶粉和保健品都正準備運往中國。從2018年開始,澳洲警方就一直在調查被盜奶粉的下落,之後順藤摸瓜找到這名做代購的華人女子,並人贓俱獲將她逮捕。   被捕女子被稱為「墨爾本夢幻」,曾被電視台跟蹤拍攝她搜購奶粉手法。   被捕女子外號「墨爾本夢幻」圈內十分知名 據知情華人透露,這名被捕的華人女子在澳洲代購圈內很出名,她就是「墨爾本夢幻」。在澳洲九號電視台的一檔名為《A Current Affair》的節目2018年曾播出的一個專題片《瘋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Baby formula frenzy)中,她就是被拍到搶購奶粉的主角。 祖孫三代螞蟻搬家不斷到超市購買奶粉 在這個電視台的特別節目中,記者跟拍了這個住在墨爾本的華人家庭一整天,從背後看著「夢幻」女士一家人,她和母親還有孩子(祖孫三代),各自開車到不同的超市瘋狂購買奶粉,之後塞滿汽車後備箱,並囤積到自家車庫。這個節目還採訪了澳洲的年輕媽媽們。她們講述了由於這些華人代購無視4罐限量,以「螞蟻搬家」的方式不斷掃貨,以至於她們經常為買不到嬰幼兒配方奶粉而苦惱。     https://www.litenews.hk/?p=70068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以解決的;亦有意見表示,以普通法控告「九子」的疑似不公,法官的說詞也「十分礙耳」,然而卻證諸佔中事態的發展。 突顯修補撕裂的困難 《明報》 社評 表示,佔中案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是「突顯社會撕裂從未真正癒合」,而「衡量判刑輕重需要視乎具體場景,避免引喻失義又或立場決定腦袋」。對於控罪是否適合、判刑是否過重,「應當本着法治精神,經由上訴程序處理,不應政治化」。 社評 認為,在支持者眼中是「從容就義」,可是在不滿者眼裏卻是「死不認錯」,「雙方對事情的認知和觀感存在鴻溝,突顯修補社會撕裂的困難」。 應避免政治立場先行 《明報》 社評 認為,佔中案只是根據法律觀點,決定九名被告罪名是否成立,「跟佔領運動的政治和歷史評價是兩碼子的事,看待量刑輕重,應該避免政治立場先行,亦要避免斷章取義式的直觀比較」。對於政治層面的撕裂,「只能透過政治對話接觸」收窄分歧;至於消弭人心撕裂,則「需要各方易地而處,換位思考,多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裁決令社會更撕裂? 《信報》 「金針集」 金箴 文章引述民主派會議召集人 毛孟靜 表示,「判刑結果想帶出『打和』感覺」, 文章 卻認為「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是社會進一步撕裂的助燃劑」,「佔中案的起因是政改,政制不改,社會不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味強調法治,毫無疑問是捉錯用神」,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 難言對選舉的影響? 《信報》 「金針集」 金箴 文章表示,邵家臻和陳淑莊即時喪失議員資格的機會不高,因為民主派議員人數在立法會佔三分之一以上,對於抵住「DQ」壓力,而立法會換屆選舉亦將在明年展開,「DQ完再補選差不多夠鐘落莊洗牌」,建制派也「犯不着逼人太甚」。 文章 認為,目前難言判刑對明年選舉的影響,「民主派理論上可以藉着有人坐監而得到同情票,奈何本土派從一開始就質疑佔中九子的理念,能否贏得他們的選票實屬懸念」。 不肯面對慘重代價? 《星島日報》 社評 表示,法官判詞指出大眾看清「故事的另一面」,「就是被告借『公民抗命』之名肆意違法,破壞秩序,讓眾多市民飽受佔領之苦,卻始終得不到他們的道歉」,「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