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東南亞各地有不同炒飯方式,但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兩名學者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稱要炒出完美炒飯,關鍵是廚師要每0.32秒「拋鑊」一次。他們相信,今次的發現有助於研發最新的「炒飯機械人」,減輕廚師們的負擔。
(影片取自網絡/credit:David Hu and Hungtang Ko)
親自拜訪台灣廚師
據《EurekAlert》報道,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流體力學教授David Hu和其博士學生Hungtang Ko日前在美國物理學會一個會議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並在會上展示炒飯技巧。
兩名學者透過親自拜訪兩名擁有逾20年經驗的台灣廚師,並拍攝他們炒飯的過程,從而得出相關研究結論。當兩人到餐廳拍攝上述兩位廚師炒飯時,其他客人甚至以為他們在錄影節目,並沒想到是「科學研究」。
最理想是每0.32秒「拋鑊」一次
在回國後,二人分析影片後發現炒飯的循環動作是由「將鑊前後平移」及「上下搖動炒鑊」這2個動作組成,也即是人們常說的「拋鑊」。當廚師反覆「拋鑊」時,能夠讓飯粒不斷混合及冷卻,並在使飯粒變色的同時又不會炒焦。
經他們精密計算後,結果得出每0.32秒「拋鑊」一次,便能夠得出最佳效果,而炒鑊全程不能離開火爐。
學者:這並非隨便的機械學
David Hu解釋,這些動作連起來就像「翻鬆餅」,不過與之不同的是炒鑊旋轉的方向;Hungtang Ko表示,在分析炒飯的每個動作時發現,炒鑊兩端並不如想像中的會往同一方向轉;如果仔細觀察,其中一端是順時針轉,另一端則是逆時針,「所以,這不是隨便的機械學,它其實很複雜」。
(影片取自網絡/credit:David Hu and Hungtang Ko)
有助研發懂「拋鑊」的「炒飯機器人」
據《每日郵報》稱,在使用炒鑊的亞洲廚師當中,每年有近6成人受肌肉問題困擾。不過,昔日發明的「炒飯機器人」只能透過抖動來混合材料,全部都沒有能力做出「拋鍋」的動作。因此,學者相信這次的研究結果,有助創造出炒飯專用的模型,進而打造能「拋鑊」的「炒飯機器人」,減輕廚師們的負擔。
https://www.litenews.hk/?p=6257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