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民政事務局前局長、香港中華能源基金會秘書長何志平昨日爆出涉嫌賄賂非洲官員並在美國被捕,最高或面臨二十年監禁。本港媒體從不同角度剖析,其中有指何志平以石油商身份為中方機構在非牟利,正反映中國急需突破美國的「石油封鎖」;亦有報導稱非洲石油業賄賂現象嚴重,此案不過是露出「冰山一角」……
昨日,部分港府高官就何志平一事向媒體回應。《東方日報》文稱,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十年前出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時,曾與何志平有過一年的共事時期,昨日在行政會議上被問及何志平被捕一事時,林鄭並未就事件回應,只稱自己看到新聞前事先亦不知情。文章還指,林鄭與何志平共事期間並不咬弦眾人皆知,但由於何志平已離開政府多年,料港府官員不會就此事過多評價。
《經濟日報》政情專欄分析,何志平離開香港官場後,轉而活躍於國際能源舞台,單是其出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的香港中華能源基金會,就內地多個主要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在美洲、歐洲各國也設有委員會,更聘請多位外國前政要及首腦擔任歐美地區委員會成員,可說政治人脈深厚且廣闊。
本次何志平一案,一道被指涉嫌賄賂的還有不少國際政壇風雲人物,如乍得總統、塞內加爾前外長及烏干達外長等人,其共同點是均來自非洲國家。有輿論疑問為何本職為眼科醫生的何志平會變成「石油商人」,《信報》社評指,在起訴書中並未指明與案中有利益相關的能源公司,但據已有資料顯示,何志平或是在為中國某機構與非洲兩國之間穿針引線,牟取石油利益。
文章提到,這樁案件的背後反映各國正對非洲的石油資源摩拳擦掌,料中國為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亦不例外。文章分析,中國能源需求日漸龐大,但不少中東石油輸出國都是美國的盟友,為突破這種掣肘,中國必然會將眼光轉向非洲;不過需注意的是,非洲多國政局動盪,經濟不穩且貪污情況嚴重,例如烏干達,在「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全球清廉指數調查中排在末尾,可知在該國經濟往來中行賄及受賄均是屢見不鮮的潛規則。
《香港01》亦引述「透明國際」的報告稱,雖然非洲國家石油業發達,但由於許多國家規管不善,令該行業的利益常被外國公司、中間人與政府官員瓜分;美國顧問機構麥健時(McKinsey & Company)公司今年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他們走訪的8個非洲國家中,有5個國家中超過六成的中資商人會在做生意時給「小費」或賄賂,甚至有負責重大招標項目的非洲官員直言「索賄的對象並不只有中國人,但讓中國人付錢要容易得多。」
此外,《蘋果日報》有文章提到,雖仍未提堂,但若何志平在美國被判入獄,仍有機會回港服刑,因為香港政府與澳洲、泰國、英國及美國等國16個司法管轄局簽訂了移交被判刑人士協定,港人在外地若遭刑事檢控或判囚,可申請返港服刑。保安局有資料顯示,自《移交被判刑人士條例》1997年6月生效以來,截至今年4月,有共93人被移交返港繼續服刑,其中就有3名在美國被判刑的港人。
https://www.litenews.hk/?p=4073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