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於9日判決,涉案九人各有罪名成立,本月24日將判宣刑期。有意見認為,「佔中」事件令香港與中央的關係丕變,中央進而收緊對港控制,而傳統民主派難於與激進力量切割,難見爭取民主出路;亦有意見認為,「佔中」皆因政治問題而起,難託法庭越俎代庖,在維護法治的同時,政府有必要妥善處理政治,應該肩負重啟政改的責任。
仍處於政治的迷失當中
《明報》社評表示,經過數年沉澱,市民了解所謂的「公民抗命」,更見法治的重要,以及「違法達義」的局限。社評認為「香港民主之路並未因為佔領運動而拓闊,反而愈走愈艱難,亦加深了不少人的無力感。佔領運動事過四年有餘,香港社會仍處於政治迷失之中」。社評表示,「經此一役,香港與中央關係丕變」,加上「港獨」冒起,中央收緊對香港控制,近幾年「民主運動卻有與港獨自決思潮綑綁在一起的勢頭,香港爭取民主之路變得更為崎嶇」。
法治角度難言政治報復
《明報》社評認為,「佔中案」是政治運動衍生出來的,「法庭可以從法律角度,處理與這場運動有關的違法行為,然而「九子」案背後所包含的政治屬性,實非法庭所能處理」。社評指,「法庭認可公民抗命概念,量刑會考慮相關因素」,「惟定罪與否只會看違法元素,公民抗命並非刑事控罪辯護理由」;「從法治角度而言,不能說九子裁決是政治報復,又或打壓和平示威,遑論『迫害政治犯』」。
民主高地上的另類獨裁
《成報》社評表示,「法官判辭是公允的」,「在這79天運動已逐漸變得暴力頻生、參與者失控、受傷警務人員不計其數、商戶損失慘重等。發起人等核心者罪責難卸,但其情可憫」,「事件起因是他們不滿全國人大的『8•31』決定,為真普選『落閘』,敲碎了年輕人熱熾追求民主的心,動機非為一己之私」。社評認為,「政治是眾人之事,如何高談民主也不能犧牲他人利益,否則就是站在『民主高地上的另類獨裁』」。
社會動盪不穩因素增加
《成報》社評認為,佔領運動出現是一場悲劇,「於市民,於政權均是受害者」,運動「雖然看似催化了年輕人投入政治運動,卻亦增加了一份無力感,因無法改變政府立場」;「有的人,已經失望離開社運圈子;有的人,選擇繼續留守,但面對當權者更憤怒,更敵視,日積月累,政府漸漸失去年輕人的支持,潛伏更大的社會動盪不穩定因素」。
激進運動結果適得其反
《星島日報》社評引述法官稱「如果他們認為彈指之間可以令政府推出符合其要求的普選方案,或者政府作出正面反應就能夠令數以萬計的示威者一夜之間散去,想法都是天真」。社評認為,「佔中發起人欲透過激進運動爭取普選特首,結果也適得其反,阻礙了本港的民主化進程,本來可以走前一步的特首普選方案,被這場政治風暴吹走,結果一場空」。
使違法手段更趨極端化
《星島日報》社評表示,佔領運動的政治後果是與「普選特首目標背道而馳」,而且「違法達義」點起了燎原之火,及後發展出來的「旺角暴動」,令「一些盲目追隨的年輕人身陷囹圄,前途盡毀」;「他們打開了『違法達義』的潘朵拉盒子,受害的還包括被其煽動的參與者,部分青年受激情驅使,失去了理性,違法手段更趨極端化」。
以法論法本是簡單案件
《信報》社評表示,若「以法論法」,本是一宗簡單的案件,「阻礙道路,就是有罪,何況被告不否認自己違法」,然而「佔領運動背後蘊含爭取民主、自由與公義的強烈訴求,此案殊不簡單,甚至可說複雜得誰也無法明辨是非曲直」。在當權者立場,「被告罪有應得」;在示威者的眼中,「為了崇高理想而啟動佔中的無私奉獻者全是英雄義士」。
難以委託法庭越俎代庖
《信報》社評認為,「佔中」始終因政治問題而起,「難以委託法庭越俎代庖。香港有必要維護法治,與此同時,亦有必要妥善處理政治」,「政府卸不了重啟政改的責任」。社評表示,「普選是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承諾,2014年政改拉倒,不代表這個民主訴求從此消失;普選問題一日不解決,撕裂的傷疤無法癒合」,僅是「高舉法治的重要性,對於在政治層面修補社會撕裂沒有半點幫助」。
https://www.litenews.hk/?p=6936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