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軍方透露,8月12日和13日,中國軍機連續2天飛越宮古海峽上空,日本航空自衛隊均緊急出動戰機進行了應對。這已經不是中國軍機第一次飛越宮古海峽;在今年3月份,就曾有過一次更大規模的海空軍聯動,軍機和軍艦一起穿越宮古海峽。而這一次,只不過是貫徹了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的講話:中國穿越宮古海峽將會常態化。
什麼是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位於西太平洋,是指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位於朝鮮半島南方的韓國,有時候也會被視為「第一島鏈」的一部份,它是美國為了「圍堵封鎖」亞洲而畫出的一條線路。最早提出「第一島鏈」的是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其早期針對的對象是蘇聯;但蘇聯解體後,這個名詞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進入90年代,為應對中國的崛起,美日重拾老調,撿起了這條「第一島鏈」。「第一島鏈」被視為一種將勢力範圍進行人為劃分的典型殖民主義思維產物,鑒於當時中國經濟確實不濟,海空軍實力乏善可陳(90年代某年,中國海軍航空兵整年的裝備經費僅夠采購兩架半轟-6飛機),確實對美日構築的這條「第一島鏈」無可奈何。
受困第一島鏈
經過1996年台灣海峽危機後,中國就一直希望衝破島鏈的封鎖。但當時中國擁有的能前出到「第一島鏈」的軍艦,可謂寥寥無幾;除了幾艘老「旅大級」驅逐艦以外,只有112、113和167這三艘當時新造的驅逐艦可勝任這一任務。
而且,當時中國能飛抵該區域對海軍軍艦進行空中掩護的戰機也並不多,除上世紀90年代引進的俄羅斯蘇-27系列以外,只有上個世紀仿制前蘇聯圖-16轟炸機的轟-6勉強可以勝任。
雖說當時中國的軍艦及軍機也能飛到這些地方進行巡邏與訓練,但完全缺乏沖出「第一島鏈」走向遠海的作戰能力。因此,彼時的「第一島鏈」確確實實成為了中國要面對的一道柵欄。
根據現在一些公開資料顯示,當時美日軍機的起飛機場距離近、飛機的航程遠,他們會在中國邊界線上徘徊,當預警機探測到中國軍機起飛後,又撤回邊界線,和中國軍機玩「貓捉老鼠」遊戲;而當時中國軍機載油量少、航程短,只能返航;美日軍機又再次如法炮製,來回折騰。這招讓當時中國的防空系統甚為「頭痕」,但也毫無應對之策。
沒有空中掩護的中國海軍方面,情況更為惡劣。某年曾發生過中國軍艦被美日軍機低空飛過的案例;況且,美日當時有著壓倒性的電子戰優勢,在東海的上空還曾經出現過美軍電子戰飛機完全壓制中方,導致中方雷達系統「滿屏雪花」這樣的事件。囿於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國軍隊即便被多次當面「羞辱」,但確實沒有好辦法應對美日的做法。
衝出第一島鏈
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國民經濟逐步走強,中國國家利益開始延伸到更多的地方。為了更好維護這些國家利益,衝出這條「第一島鏈」就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
隨著中國開始重整軍備,軍隊的建設被擺上第一位;大批新式裝備進入部隊以後,中方能航行到「第一島鏈」進行巡邏和訓練的軍艦軍機的數量漸漸增加,在該地區與美日軍方對抗的能力也逐漸增強。
簡單而言:不僅中國海軍軍艦有了在這一區域進行長時間巡邏和訓練的能力,就連中國海警的船只也能長期在這一區域執行公務;同時,中國軍機現在也把這一帶視作自己的「後花園」,各種型號的戰鬥機、預警機、轟炸機與電子戰飛機更是頻頻造訪此處,這令日本空中自衛隊中不少軍官感到苦惱。與這十幾年內中國軍機頻繁的更新換代不同,日本空中自衛隊近十幾年幾乎沒有更換過新的飛機,依然在使用F-15J。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使用的首架F-15J戰鬥機在1980年交付,最近的一架是2000年;這意味著現在對抗中國軍機的空的日方F-15J,最舊的個體機齡已有37年,最新的也有17年了;而多方資料顯示,現在解放軍的新型戰機的平均服役年限在6年左右。
解放軍近年來極為頻繁的飛行活動,正逐漸令日本航空自衛隊疲於招架,以至於去年當日方的一架飛機發生墜毀事件後,日本軍方和媒體居然把該次的墜毀事件歸咎於中國飛機在「第一島鏈」太頻繁出沒,使日機起飛攔截的密度太大而導致事故。
此外在飛行訓練方面,相關資料透露,如今的解放軍每年要求飛行員飛滿200小時,與上世紀60到70年代僅要求每年24小時的飛行量相比,已有了巨大的提升。在這方面,解放軍空軍正在向美國空軍的標准看齊,而日本的三代機飛行小時數僅為160小時。
最新的消息顯示,近來中方海空軍在「第一島鏈」展開的聯合行動中,派出以水面「遼寧號」航母為主的特混舰队,以及空中大批各種型號的軍機組成的战斗队形。這一陣勢足以表明:解放軍沖出「第一島鏈」的決心已經勢不可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過去牢不可破的第一島鏈,如今越來越像是一條紙做的鏈條了。
https://www.litenews.hk/?p=3524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