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成為總理,碰上由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領導的反對示威,馬上拖展強人本色。不料,警方試圖驅趕群眾不果,反過來激起民憤,令薩爾基相的政治優勢逆轉。及後,兩派領袖談判破裂,雙方膠著,直至士兵加入示威陣營,薩爾基相終於屈服,宣佈下台。
亞美尼亞:政局未明
亞美尼亞目前的政局反映,薩爾基相的強勢只是局限於在黨內,沒有足夠的民心作為根基,最終失算。不過,推倒薩爾基相不等於打倒「建制」勢力。換言之,就算帕希尼揚能借助群眾力量而成為總理,除了有機會遇到其他同屬反對派的競爭對手挑戰之外,也需要面對固有勢力的反擊。
事實上,暫代總理卡倫·卡拉佩特延(Karen Karapetian)屬薩爾基相所領導的黨派,而屬於獨立黨派的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Armen Sarkissian)也是其政治盟友。薩爾基相執政後一直拉攏國內政要與商家,所以國會內不少成員是謝爾日·薩爾基相的親信。國會內雖然存有反對派,但是大多數反對派議員都是「配角」,一般不會正面挑戰薩爾基相。所以,薩爾基相若干年後重出江湖,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阿塞拜疆:總統家族順利掌權
同時間,鄰國兼敵人阿塞拜疆在4月11日完成選舉,現任總統蓋達爾·阿利耶夫(Ilham Aliyev)順利連任。儘管有人投訴投票過程不公平,但是結果公佈後,國內只有零星反對集會,沒有大規模的反對行動「助慶」,可說風平浪靜。
阿利耶夫繼承父親的寶座,於2003年上任至今已經是第四屆當選。與薩爾基相一樣,阿利耶夫一直為集權作出準備:在2009年,阿塞拜疆改革了總統制,從此總統再沒有續任的次數限制;2016年阿塞拜疆通過法例,把總統任期延長至7年。去年,阿利耶夫設立新增第一副總統一職,並委任妻子梅赫麗班·阿利耶娃(Mehriban Aliyeva)擔任這個新職位,而同時間第二副總統一職空了出來。反對派指責阿利耶夫打算把職位留給兒子,鞏固家族政權。
兩位同是高加索地區的政治強人,同樣踏上集權之路,為什麼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呢?與其說天意弄人,不如看看阿塞拜疆過去如何透過經濟實力打擊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寸步難移
前文提到薩爾基相上任後,正值經濟低迷。亞美尼亞原本打算與歐盟合作,但最後加入了歐亞經濟聯盟(EAEU),結果有得有失。首先看看好的方面:俄羅斯的資金援助、較低的價格入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對俄國的出口大幅上升。然而,雖然經濟走出低谷,但是亞美尼亞沒有真正改革經濟,結果也需要付出代價:國內重要的產業需要交由俄羅斯接管;出口貨物以礦產和食物為主,極受市場需求的變化影響;失業率約20%,國內貧窮人口自2012年起維持約30%左右。
政治關係也一直影響國內經濟: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關係依舊惡劣,局限其對外貿易的發展,變相令亞美尼亞極度依賴俄羅斯;當歐美制裁俄羅斯時,亞美尼亞的經濟也受到衝擊。
阿塞拜疆:王牌在手
阿塞拜疆的優勢,在於經濟方面手握傳統王牌:石油。自1991年獨立後,阿塞拜疆也曾經跌跌撞撞,更因為與亞美尼亞交戰失利而面對嚴峻的經濟問題。近年,阿塞拜疆依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氣,賺了大錢。2004至2014年這10年間,經濟增長平均達13%,貧窮人口由2000年的總人口50%跌至去年的5%。經濟明顯改善,為阿利耶夫帶來更穩固的政治支持。雖然阿利耶夫家族掌政多年,對反對派的監管也相當嚴厲,但是不少阿塞拜疆人民對於經濟改善已經感到滿足,亦希望政局持續穩定。
不過,天然資源始終有限,不能永遠開採,過分依賴石油出口亦帶來問題:2016年油價下跌令GDP 收縮。阿利耶夫深知國家需要發展多元經濟,近年也積極發展其他產業發展,如農業出口、物流、旅遊等等。鐵路發展亦成為阿塞拜疆未來發展的核心:連接巴庫(阿塞拜疆首都)和土耳其卡爾斯(Kars)的鐵路,能夠通往巴爾干半島進入歐洲。中國正在積極開發的一帶一路,將有機會以巴庫為樞紐,亦即是說,阿塞拜疆在中國與歐洲的貿易線中將會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阿塞拜疆深明錢財帶來權力的道理,除了鐵路以外,也充分利用對外的項目投資來打擊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嘗試與其他周邊國家如伊朗尋求貿易機會時,阿塞拜疆馬上出擊,千方百計限制亞美尼亞的發展機會。即使是EAEU也不能保護亞美尼亞的利益:阿塞拜疆雖然沒有加入EAEU,但是EAEU成員國(亞美尼亞除外)最近都接受了阿塞拜疆的投資。可見,亞美尼亞即使身為EAEU的一份子,阿塞拜疆仍然可以「耍手段」孤立她。
經濟實力帶來外交和軍事優勢
面對阿塞拜疆的經濟壓迫,亞美尼亞向強國求助有用嗎?對歐美而言,阿塞拜疆是全球石油市場中一隻重要棋子;部分歐洲國家(如德國和意大利)也有進口阿塞拜疆的的能源,自然不希望高加索陷入混亂,也不想阿塞拜疆不高興了。
至於俄羅斯,高加索地區接壤俄羅斯領土,難免需要介入高加索各國,處理較為棘手的問題。自從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開戰後,阿塞拜疆成為保持高加索地區穩定的合作伙伴。俄羅斯與亞美尼亞雖然是戰略盟友(同屬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CSTO),但是俄羅斯堅持向阿塞拜疆出口武器,確保兩國軍力上維持平衡。
不過,最令亞美尼亞擔心的始終是,經濟利益大大提升了阿塞拜疆軍事方面的發展:阿塞拜疆政府近來大量買入外國武器,包括白俄羅斯的SU-25攻擊機、T-72M1坦克、烏克蘭的MiG-29戰鬥機、Mi-24G直昇機(多是他們軍隊養不起的舊貨翻新)、以色列製的UAV、雷達及導彈系統等。
明顯地,歐美和俄羅斯雙方在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基本一致,不希望阿塞拜疆政局不穩或失控,所以每當外國調停兩國衝突時,大家寧可維持現狀,也不願意偏幫任何一方。
亞美尼亞可以說是內外受困,孤立無援:國民生活指數低下,矛頭指向政府,削弱薩爾基相的管治威信;外交層面上,目前亞美尼亞難以突圍,故只能繼續挨打。長遠而言,受到孤立的亞美尼亞甚至有可能要屈服,放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以換取經濟發展機會。
雖然阿塞拜疆國內並非沒有民怨,但她在經濟和外交上領先亞美尼亞,是鐵一般的事實。亞美尼亞下任領導人,有否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幫助國家擺脫困境呢?
https://www.litenews.hk/?p=5030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