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一艘神盾導彈護衛艦(DDG-179,亦是8200噸型導彈驅逐艦的首艦)昨日(7月30日)於日本海事聯合公司(JMU)橫濱磯子工場正式下水,艦名亦終於揭曉,名為「まや」(摩耶),取名自關西神戶的摩耶山。這點直接承繼了日本近年對軍艦的命名傳統,即以名山命名防空導彈護衛艦。
摩耶級是海自「旗風級」導彈護衛艦(1986年服役)的替代艦,就性能而言算是上一級神盾護衛艦「愛宕級」的小改良型,只是加長了5米及排水量重了500噸,火力及雷達配置基本沒變,外觀上最大分別是加了一部美軍的AN/SPQ-9B X波段AESA雷達,而電戰系統上相信將配備「秋月級」及「朝日級」護衛艦上最新改良批次的電戰系統,而其神盾接戰系統相當於基線9(BASELINE 9)的版本。本艦最主要改動在於推進系統換用COGLAG(燃氣輪機聯合電力推進系統),即每部燃氣輪機都推動一部發電機發電,再以電力帶動電動機推進。海自明顯是需要更強的發電能力,強化神盾的全功率運行時間,以強化本艦的反彈導偵察及跟踪能力。
就日本海自的定位而言,「摩耶級」本身主要作為艦隊防空艦及反彈道導彈護衛艦,而且亦比照美軍最新的「伯克級」2A型驅逐艦,加入CEC能力(聯合接戰能力),即可以為後方其他艦艇接力導引長射程武器,以攻擊更遠的目標,這點無論是進一步拓展反彈道導彈射程,以及提高攔截距離而言都十分重要。
「摩耶」也是日本過去常用的艦名。初代「摩耶」是一艘砲艦,是日本首批自製軍艦之一,同型艦分別有赤城、愛宕及鳥海,排水量約600噸,51公尺長,1885年開始製造,1889年下水。這時候的日本砲艦都是沿岸防衛用小艦艇,特色都是船小砲大,但相對於同期清朝海軍極端重視主砲火力的蚊砲船相比,這批砲艦的平衡性及航行能力可說較為優秀。本艦在1910年代退役,後被改成貨船,1932年才拆毀。
第二艘「摩耶」是「高雄級」條約型重巡洋艦的二號艦,「高雄級」可說是日本重巡洋艦的頂峰之作,10門主砲、4座8門610MM魚雷發射管(發射日本當時獨有的93式超長程氧氣魚雷),加上碩大的艦橋構造,就攻擊與指揮能力而言,可說是1930年代中期條約重巡洋艦中最強的,當然,防護能力及適居性就「強差人意」了。
「高雄級」後來因為重心過高,進行了縮小艦橋及取消機庫的改造工程,但由於日本船廠的造艦與改裝工程太多,該艦到開戰時還未能進行改裝。1943年11月由於在空襲中受損,在回日本修理時順道進行改裝,除加裝雷達、高射機砲外,更將艦橋前的第三座主砲及半開放式機庫拆去,並換裝6座89式127MM聯裝高射砲(之前是4座10年式單裝120MM高射砲),成為艦隊的防空重巡洋艦。改裝後該艦曾參加馬利亞納海戰,但於44年10月23日前往菲律賓參與對萊特島美軍登陸部隊的進攻中,於巴拉望海峽受到美軍潛艇「鰷魚號」攻擊,身中四枚魚雷而迅速沉沒。
「摩耶號」也可能是非軍迷香港人眼中見過最多次的日本聯合艦隊軍艦(雖然大部分人應該都不知道),因為動畫名作《再見螢火蟲》中,主角清太的父親的座艦正正是「摩耶號」……巧合的是,《再見螢火蟲》動畫版的導演高畑勳,剛於今年4月逝世,享年82歲。
說回現在,「摩耶級」第二號艦(建造中的DDG-180)會採用甚麼艦名?有軍事迷分析,由上一級神盾防空護衛艦命名以來,海自已用了「愛宕」、「鳥海」及「摩耶」命名,這三條都是「高雄級」重巡的艦名,如無意外,艦名應該就是「高雄級」唯一仍未用上的艦名—「高雄號」(指日本京都市的高雄山)。
https://www.litenews.hk/?p=5621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