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港鐵東鐵線昨一日之內兩次發生列車延誤,最嚴重的一次是在上午上班高峰期癱瘓兩個鐘之久,是港鐵四年多來最嚴重的一次延誤故障;事故發生後,港鐵系統及職員的應對亦不盡如人意,引批評者眾。究竟問題何在?
港鐵作為香港交通的「大動脈」,有高達九成市民出行依賴公這一大型公共運輸交通工具。但這樣的依賴也造成了最大的隱患:一旦港鐵出現故障,即使只癱瘓一小陣,都會「牽一發動全身」,影響到數以萬計市民的正常生活。《明報》就有消息稱,不少政界名人例如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都因為這次事故耽誤了當日行程,足見港鐵出事對港人影響之大、輻射之廣。
根據媒體公佈的細節,昨日港鐵東鐵線分別於上午9時與傍晚近6時許暫停服務,其中早上一次導致東鐵全線包括直通車服務全部暫停,紅磡至羅湖的交通更癱瘓近2小時。混亂中,有乘客自行打開車門跳軌逃生;另一邊,港鐵安排的接駁巴士未能應付巨大的轉乘客流,有乘客排隊近一個鐘仍未能上車,又造成了新一波的混亂。連串事件令港鐵昨日承受不少批評。
《經濟日報》「評析天下」欄目稱,港鐵近年事故頻生,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會發生一次超過30分鐘的延誤事故,去年八月起因訊號故障引發的服務阻滯變得更加頻繁。文章指,港鐵自去年起在訊號故障上屢屢吃虧,本應對突發事件應變、疏導乘客以及安排巴士接駁等方面駕輕就熟,但令人失望的是,混亂照舊發生,看不到港鐵成熟處理的跡象。
評論又指,港鐵公司近年習慣每次事故後就做大型宣傳,希望重塑港鐵「高效、負責」的社會形象;但對市民而言,預期花錢公關,不如用錢改善服務。港鐵服務雖然在國際上水平算高,但在獲得政府運輸政策傾斜厚利的情況下,應該更加謹小慎微,改善服務,而非恃寵生驕。
《成報》社評就認為,本次港鐵大型事故背後,港鐵在疏導乘客上做得最不如人意。港鐵顯然對應付這類大量乘客滯留的情況應對無力,這從站內職員的反應就可得知:事故發生後,港鐵職員與乘客一樣不知所措,對接駁巴士幾時來、有多少、載客路線都不清楚,遑論安撫焦慮的乘客。
《星島日報》社評分析指,本港大型的服務機構,例如機場或交易所,都有後備系統以確保故障發生後服務也不受影響;但是本次港鐵的後備系統卻沒有發揮這種功能,導致有乘客強開車門,令混亂升級。另外,事件也暴露本港新界東部南北行交通極其依賴港鐵,東鐵停駛後,獅子山隧道一帶因大批改用公路的乘客湧現造成大塞車。
社評稱,本次事故顯示鐵路交通早已超出負荷,當局需要考慮增建路線疏導。明年通車的沙中線,就能發揮部分分流作用。但對於北區與過境旅客而言,仍然缺少一條方便有效的鐵路選擇以應對東鐵故障。因此當局發展新界北時需落實北環線的興建,除此之外,還可能需要增建一條南北向鐵路。
https://www.litenews.hk/?p=4346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