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肆虐,全港幼童提早在2月8日開始放農曆年假。雖有家長和學校抱怨決定太過倉卒,然而減少學童聚集造成傳染,是有效防止流感擴散的方法。即使有不滿,但很快就平息。幼童停課,是政府的果斷決定,值得一讚。
對抗流感,政府一直都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尤其幼童和長者,以增強抵抗力。疫苗能否有效抵禦傳染病,在19世紀中期已有一場爭論;今時今日,仍然有人對疫苗抱懷疑態度。上周網上流傳歌手謝安琪一段錄音,力陳流感疫苗成效低,而且加入了水銀、鋁等物質,她表示「唔係好認同用疫苗……對抗疾病嘅方法」。
醫學不能盡歸醫學
由於網上流傳甚廣,袁國勇教授和幾位專家隨即高調回應,指有關說法與科學事實完全不符,並強調疫苗有效,亦不會對人體有害。其中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更表示,希望「天王高抬貴手」,「凱撒歸凱撒,娛樂歸娛樂,醫學歸醫學」。言下之言,是有關醫學的評論,外界(非醫學界)最好不要說三道四!
歌手和其他非醫學專業的人一樣,都是醫學的門外漢。但即使不懂,任何接受醫療診斷服務的人,都有權知道相關的事實,因為任何診斷方式包括注射疫苗,都和市民健康直接有關。在這個意義上,凱撒的並不能全歸凱撒,醫學也不能盡歸醫學。
事實上,醫學技術和藥物發展千變萬化,醫學界也經常會「打倒昨日之我」。市民關心自己和家人健康、想知多些醫藥資訊,是很正常的事。一句「醫學歸醫學」,大有叫人「收聲」的意味——希望這不是何栢良醫生的本意,因為這種態度,跟現代公民社會人人都有權保障自己權益的潮流是背道而馳的。
香港的醫療體系和研究水平都達到國際級,港人都很相信醫生,也很少對治療方法和用藥提出疑問。我的個人經驗是,很多時候問醫生為什麼用這種藥,或這種藥是否有什麼不良反應?有沒有其他藥可以替代?得到的反應很多時都是不耐煩、不願答,或以警告式的語氣表達「唔好咁多事」作回應!我找不到相關的調查,到底港人對醫生開的藥有多少認識?病人一般有多大「積極性」去了解醫生開給自己的藥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效用?有什麼副作用?
市民增疫苗認識 何嘗不是好事?
歌手對疫苗的質疑,其實十分正常;專家及時回答,也是盡了醫護專業人員的責任。公眾經常接收到的資訊,只是政府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但疫苗的效用和到底有多可靠,專家卻很少向公眾解說。歌手這番質疑,反而令不少人讚賞,認為能夠令專家不得不「公開澄清」。市民對疫苗增加了認識,何嘗不是好事?
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中文版有一篇名為〈消除疫苗疑問,潛在問題是關鍵〉的文章(2014年2月),正是解答民眾對疫苗產生疑問和抗拒的問題。文中接受訪問者叫Heidi Larson,是一位人類學家,一直致力於縮小衛生保健提供者和公眾之間的差距。據介紹,過去10年她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公眾對疫苗的信任」。
Larson在訪問中說:「過去有一種兩極化的觀點,認為人們要麼支持疫苗要麼反對疫苗。大部分人是支持疫苗的,根據疫苗類型不同,10個人裏有9個會接受……」
「但是,近年來開始有更多的人不信任疫苗。我們看到人們對是否接種愈來愈猶豫,其中一些人還變成了完全拒絕疫苗」,拒絕的原因「首先是與個人信仰體系或社群信仰體系有關的個人原因……其次,存在一些環境因素,如戰爭、衝突和其他外部環境……第三,還有與疫苗本身有關的問題,例如出現不良事件……或者被誤解的研究都可能引起公眾關切」。
這篇訪問很有啟發性,令人驚覺抗拒疫苗原來也是「普世現象」。在這位世衛專家眼中,儘管醫學專業認為可靠及有效的疫苗,仍然會因各種原因遭民眾抗拒。專家的工作之一,就是不斷解說,為公眾釋疑。在互聯網年代,不同想法可以更容易得到表達的途徑並迅速傳播出去,專家不斷向公眾解說,因此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雖然在近年為6個月至未滿12歲學童提供注射流感疫苗資助計劃,但今年的接種率低於20%,反映大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小孩接種流感疫苗並不積極。他們是否對疫苗有太多疑問?或是並不放心?政府有沒有針對這一現象對家長進行一次疫苗專題教育,解答疑問,增加他們對疫苗的認識,令他們放心讓孩子注射?
資訊的威力,足以令全民的公共健康計劃受挫。1998年2月醫學學術期刊The Lancet刊登了一篇有關自閉症的文章,作者Andrew Wakefield(當時任職Royal Free Hospital)研究了12名自閉症小孩,其中有8個的父母表示他們的孩子接種了MMR疫苗之後,行為變得奇怪,並且有結腸炎的徵狀。隨後縱使有不同專家出面力證其謬誤,但「MMR疫苗會導致自閉症」之說廣泛流傳,令英國人對MMR疫苗畏而遠之,接種率大幅下跌。直到2004年《星期日時報》刊出了一篇歷經4個月的調查報道,以確鑿證據力指Andrew Wakefield的研究團隊有巨大漏洞,而且和反疫苗訴訟律師有利益交換。被揭發之後,The Lancet撤回了該篇文章,事件才告平息。然而到2012年MMR的接種率仍然只達90%,未及世衛定下的95%標準線(可參考網上文章〈一篇錯誤的疫苗論文,讓英國人付出了15年的代價〉)。
醫護界是否準備好積極向公眾解釋?
經此一役,英國政府明白到把信息清楚、明白地傳遞給公眾,是建立民眾對疫苗信心的不二法門,從此英國借助Science Media Centre承擔起溝通科學家和媒體的責任,令媒體可以得到準確、科學的信息並傳遞給公眾。經過歌手質疑流感疫苗之後,我們的醫護界是否也準備好拋開「醫學歸醫學」的觀念,積極向公眾解釋,提高公眾的信心?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https://www.litenews.hk/?p=4571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