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簽署備忘錄,依據美國貿易代表署《301條款》對中國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有內地媒體發現,過去30年間,美國曾對中國發動5次貿易戰,但最後都以和解告終,並且從未超過一年。而在貿易戰期間,中國對美出口甚至不降反升。
《301條款》是什麼?
《301條款(SPECIAL 301)》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Trade Act of 1974)》的第301條簡稱,根據這條款,當美國貿易代表署(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USTR),可依據請求或自行決定,對外國不公正貿易法令、政策或行為展開調查,亦被稱為「301調查」。
在代表署確認貿易國家的一些政策違反貿易協定,或被美國單方面判定為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時,總統即可啟動「單邊及強制性」的報復措施,當中包括:
- 中止貿易協定
- 採取關稅或其他進口限制
- 對服務徵收費用或採取限制
- 否認該國進入美國貿易的權利(例如,不保護該國智慧財產權)
在《301條款》所賦予的權力下,美國貿易代表署能於沒有第3方的參與及仲裁下,直接控制結果。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制裁行動,曾讓美國於80、90年代備受國際社會批評。其後,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始運作,並設有解決爭議的全球適用規則,《301條款》逐漸被閒置。
昔日中美貿易戰:從未超過一年 以和解告終
內地觀察者網24日刊登名為「特朗普真想打?過去5次貿易戰,中國對美出口反而更高」的文章,整合美國過去對中國「301調查」的資料。文章指出,90年代以來,美國曾5次對中國發動類似的貿易戰(301調查),而最後都是以和解告終,時間從未超過一年。
文章提及,1990年,美國將中國列為知識產權「重點觀察國家名單」,並分別在1991年4月、1994年6月以及1996年4月使用「特別301條款」對中國知識產權實施「特別301調查」。最後,通過談判達成三個知識產權的協議。
而中美貿易戰歷時最長的一次,是發生在1991年。在1991年10月,美國對中國發起「301調查」。當時,中美一共進行長達12個月,共9輪的談判,才達成《中美市場准入備忘錄》。
文章分析指,從美國過去的「301調查」可見,知識產權一直都是其關注的重點。而美國發動301調查的目的,都是為在其他談判博弈中佔據優勢,「最終演變成長期貿易戰爭的概率極小」。
時間 | 歷時 | 事件始末 |
1991年4月—-1992年1月 | 9個月 | 美國對華發起「特別301調查」,1992年1月簽訂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協議。 |
1991年10月—-1992年10月 | 12個月 | 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1992年10月簽訂《中美市場准入備忘錄》。 |
1994年6月—-1995年2月 | 8個月 | 美國對華發起「特別301調查」,1995年2月簽訂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第2個協議。 |
1996年4月—-1996年6月 | 2個月 | 美國對華發起「特別301調查」,1996年6月簽訂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第3個協議。 |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 2個月 | 美國發起「301調查」,2010年12月雙方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磋商解決。 |
資料來源:興業研究所
另外,文章引述興業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指,在美國進行「301調查」期間,中國對美貿易增速反而更高。
- 1991年4月到1992年10月:中國受「301調查」期間,美國自中國進口平均增速為34%,高於調查前18個月的平均增速29%及調查後18個月增速23%,而美國自其他經濟體進口增速也未有顯著變化。
- 1994年6月至1995年2月:中國受「301調查」期間,美國自中國進口平均增速為24%,分別高於調查前10個月的20%及調查後的18%。
報告分析,受限制於企業備貨與出口計劃調整的時滯效應影響,短期「301調查」對中國出口並無顯著影響,但較為長期的「301調查」或導致企業因「制裁恐懼」而提前出口,反而推高相關數據。
https://www.litenews.hk/?p=4822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