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月裏,有三則關於新聞一度成為熱話,而它們都與「隱形戰機」有關:
第一則是2月22日,一位敘利亞目擊者以視頻記錄下這樣一幕:在4架蘇-35S戰鬥機、4架蘇-25攻擊機和一架A-50U預警機的陪伴下,兩架俄羅斯最新的隱形戰機蘇-57飛抵位與敘利亞的赫梅明空軍基地(Khmeimim air base),目前蘇-57尚未裝備俄空天軍。不過俄羅斯(蘇聯)歷來有將新型戰機送往戰場接受「歷練」的傳統。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當時剛剛交付部隊的卡-50武裝直升機就被俄軍派往車臣進行實戰測試;更早的阿富汗戰爭時,蘇聯海軍的雅克-38M垂直起降戰鬥機,剛服役就去阿富汗進行沙漠、高原環境作戰測試。
第二則是2月25日,日本首架F-35A戰鬥機在三澤基地(Misawa hikojo)舉行了服役儀式。防衛省計劃在新的財年陸續增加F-35A戰機的部署,包括一號機在內,共部署42架。
第三則是在2月底,中國空軍官方發布消息,殲-20隱形戰鬥機已經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並透露該機已在「紅劍-2017」演習中發揮了出色作用。
加上此前美軍已經開始在關島部署的F-22「猛禽」戰鬥機,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四種隱形戰機已經陸陸續續開始服役。可以說,隱形戰機較量的時代大幕正式拉開了。
21世紀初隱身戰機最大優勢:先下手為強
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電子技術開始發展、擁有先進雷達和中遠距離空空導彈的第三代戰鬥機投入使用後,空戰已經逐漸從傳統的近距離纏鬥模式(俗稱「狗鬥」,Dogfight)向著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超視距作戰模式轉變。但是自從第四代隱形戰機投入問世以來,人們發現這種超視距空戰模式似乎又要改變了。
像美軍的F-22對外宣稱雷達截面積的量化指標只有0.0001平方米,相當於一粒鋼珠大小。如果按照美軍F-22裝備的AN/APG-77雷達,對1平方米面積的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40公里的話,那麼F-22的雷達對於自己這種隱身戰機的發現距離大約只有20-25公里左右。原來第三代戰機的70公里外鎖定目標,進而發射AIM-120導彈進行中遠距離的作戰模式要轉變了。更何況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的雷達制導的中距離空空導彈自帶的引導頭,對常規目標的探測距離只有40公里,如果是對隱身目標那麼探測距離可能只有1-2公里了。這種情況下,導彈的命中率會發生明顯的下降。但是隱身戰機的駕駛員們未必會喜歡「狗鬥」,空軍把「狗鬥」這種作戰模式比喻為「兩個人在電話亭裏的近身肉搏」,誰也沒有絕對的必勝把握。
自從2005年美軍的F-22「猛禽」戰鬥機作為世界上第一款隱身戰鬥機服役以來,美軍一直獨霸隱身戰鬥機這個利器。在和世界上大部分的第三代戰鬥機的模擬空戰中,F-22可謂優勢佔盡。2006年美軍舉行的「北方利刃」軍事演習,首次亮相的F-22面對由F-15、F-16組成的假想敵時,居然打出了144:0的驚人戰績。據說當時F-22的飛行員最喜歡炫耀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根本看不到我,我都不用躲」!但世上本來就無「常勝之師」,很多三代機的飛行員同樣想把F-22擊落。後來隨著F-22參加的類似演習越來越多,漸漸地也開始出現F-22被擊落的戰例。綜合F-22的一些被擊落案例和美軍的一些模擬推演,人們漸漸的發現:隱身戰機雖然技術先進,但也並非不可戰勝。
近距離纏鬥
在早期的「北方利刃」和「紅旗」軍演,因為隱身優勢,四代隱身戰機總是能提前發現第三代戰鬥機。根據資料,上文提到的144:0的戰果中,有114次是三代戰機還沒發現F-22,就被它提前發現並擊落。在後來的軍演中,不少使用隱身技術改進,號稱「准隱身戰機」的第三代戰機(沉默鷹、沉默大黃蜂等等)投入,F-22對於這些三代機的優勢開始縮短。於是隱身戰機和這些對手空戰時,開始會進入近距離纏鬥的空戰模式。
雖說「狗鬥」模式中,F-22憑著自身二次元矢量發動機帶來的機動優勢,也能占據上風,但隨著空對空近距離格鬥彈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像AIM-9X、PL-10E這類新一代近距離空空導彈的服役,在近距離格鬥時,這些新一代的空空導彈比以往的導彈擁有更大的「過載G數」(筆者註:G數越大機動性越強),例如上一代美軍的AIM-9M有35個G的最大過載,而最新的AIM-9X因為也采用先進的矢量推力控制系統,已經有超過60個G的的最大過載。
這一代的空空導彈已具有很好的偏離軸線射擊能力,已經具備大角度、離軸發射的能力。就是說不單會直線攻擊,還能選擇不同角度甚至向後方的攻擊。因此,飛行員能選擇更佳機會攻擊目標。以前各個型號的「響尾蛇」只能在20度至60度角的範圍內尋找目標,而AIM-9X可以在90度角的範圍內尋找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四代隱身戰機通過矢量發動機建立的機動優勢已經被大大削弱。
電磁壓制
在美軍多次軍演中,那一兩次F-22被擊落的案例同樣值得一提。根據美軍披露的軍演資料,至少有兩次F-22在和海軍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鬥機的交鋒中,因EA-18G的電子干擾和壓制,將F-22成功鎖定的案例。美軍自F-22開始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成為了新一代戰鬥機的標配。
「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探測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但是EA-18G「咆哮者」電子戰鬥機是2007年以後才服役的新型電子戰鬥機,它裝備了更為先進的電子干擾吊艙,能對「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最新的導彈進行有效干擾和壓制,從而使得F-22在面對第三代戰鬥機時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超視距優勢無法發揮出來,迫使F-22和對手進入「狗鬥」的作戰模式。
打掉重要支援
制空權的爭奪從來就沒有僅僅定義在空中的戰鬥;但所有的空戰都表明要奪取制空權,這就是把「殲敵於空中」和「毀敵於地面」相結合的理論了。現代空戰更講究的是體系作戰,縱觀80年代以後的多次空戰,除了戰鬥機以外都離不開加油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以及今年開始興起的無人機的身影。
隱身戰機雖然厲害,作戰的時候照樣離不開其他機種的支援和保障,而這些飛機很多都是沒有隱身能力的,更何況還有機場這個固定的大目標。2017年美國空軍曾經委托著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做過一次空戰的模擬推演——6架美軍的F-22戰鬥機和某東亞國家的72架蘇27系列戰鬥機(筆者注:雖然沒明說,但眾所周知說的是中國),在東太平洋爭議地區展開了一次制空權的爭奪戰,模擬結果是美軍6架F-22擊落了48架蘇27系列戰機,自身毫發無損。但是最後蘭德公司給出的模擬結果卻是美軍戰敗。理由很簡單,因為支援F-22的6架加油機、2架預警機、2架全球鷹和4架P-3巡邏機全部被對方擊落,同時最近的空軍基地也被對方的彈道導彈催毀。美軍在失去了該地區的戰區制空權後,即便是F-22,也只有挨打的份。
https://www.litenews.hk/?p=4717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