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多方觀點】林鄭「房策三招」治標不治本?

【香港輕新聞】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召開特別行會,預料敲定多項房策,包括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將部分私樓用地改作資助房屋用地,及將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由市值折降至最低。媒體普遍關注「新招」實際成效,有意見認為,政策只將房屋比例重新分配,難解決供應短缺的根源。


今日多間媒體均對「新招」有不同評價,當中關注度最高的房策是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香港經濟日報》社評指出,有聲音認為,居屋售價應按地區釐定,因港島樓價比九龍貴,而九龍樓價又比新界樓貴,若以劃一比率並不恰當。


社評認為,政府在釐定居屋新定價時,不但要周詳考慮市民收入、地區差異等,還要思慮其他資助房屋的定價,因樓價其實環環相扣,「當居屋新定價改為約等於市價5折,若綠置居定價卻仍維持於市價6折,便失去吸引力,衝擊5層置業階梯的規劃」。社評質疑,在此情況下,為讓綠置居仍能發揮促進公屋流轉的作用,是否應下調至4折,甚至3折。


社評強調,改革居屋定價機制遠遠不止涉及居屋,而包含是各類資助房屋以至整個置業階梯,港府須交代周全計劃,否則市民與市場無所適從,徒現折騰。


《東方日報》正論則指,市民對於新房策當然不反對,但目前房屋問題癥結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只要一日無法增加土地供應,樓價不可能顯著回落,「即使居屋跟市價脫鈎,呎價仍是高不可攀,以即將推出的何文田常樂街居屋項目為例,現時該區住宅呎價高達三萬元,半價後仍要萬多元,又有多少基層市民負擔得起」。


至於政府擬將多幅私人住宅用地,改劃為興建資助房屋,《蘋果日報》「西環集中營」稱,政商界對此非常關注。有政界中人指,若將部份賣地表中的地皮,改建公共及資助房屋,令人猜測政府是否想改變公私營房屋比例,或令外界解讀成私樓供應會減少,隨時推高私樓價格,變相益發展商。


專欄又引述另一關注土地問題專業人士指,拿土地建居屋或首置上車盤需時,而且供應有限,亦有申請限制,非所有中產及年輕人可以受惠,最終仍大部分人要買私樓,如發展商借消息即時將手上單位加價,或令等買首置盤或居屋的市民捱貴樓價,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另外,《香港01》「01觀點」則指出,落實一手物業安置稅,地產業界早已「打定輸數」,只與政府爭論細節,如稅率,空置定義等,而徵收一手樓空置稅,縱未能降低樓價,但可增加單位供應,避免閒置,如期達成批地供應單位的目標。


「01觀點」認為,政府不應在此停步,因不論用甚麼方法估算,二手樓的空置率和空置量也遠高於一手樓。有地產商直言,既然政府徵稅,一、二手單位應一視同仁,政府應順勢計劃擴大徵稅範圍,進一步增加住宅供應量,減少業主借房屋必需品圖利的誘因。


對於「房策三招」的整體成效,《香港經濟日報》「專家樓論」唐榮認為,政府推出的「新招」實際上並沒有增加土地供應,只是將房屋比例重新分配,難解決供應短缺的根源,是治標不治本,「尤以開闢私樓地建公營房屋最為明顯,此舉根本未能解決房屋短缺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在私樓地減少下,恐進一步推高私樓樓價」。


唐榮強調,加快開闢土地,增建公營房屋,才是解決民生問題的王道;未來要寄望「土地供應大辯論」在開闢土地上落實,大刀闊斧地增供應,才能解決房屋短缺的根源。



https://www.litenews.hk/?p=5403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澳洲代購奶粉華人女子疑涉接贓遭警方拘捕

因搜購嬰兒奶粉聞名澳洲的華人女子被警察鎖上手銬拘捕。     【香港輕新聞】 華人在澳洲搶購嬰兒奶粉導致出現買奶粉難現象早已引起詬病,最近更被揭發有中國家庭專門偷竊奶粉轉售。一名在澳洲從事代購嬰兒奶粉的華人女子近日被墨爾本警方拘捕,有報道指這名女子涉嫌購買早...

【多方觀點】佔中案判刑輕重成爭議 反映社會撕裂難平復?

【香港輕新聞】佔中案昨日(24日)判刑,九名被告中,四人須即時入獄,四人獲判緩刑或社會服務,而陳淑莊因要接受手術,押後至6月10日宣判。針對判刑輕重言人人殊,有意見認為,此案政治意味濃厚,裁決非但不是和局,而且會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對於政治事,僅強調法治是難...

性侵8歲女童變態犯人將出獄 韓媒為何決定公開其長相?

【香港輕新聞】韓國男子趙斗淳(조두순)2008年性侵一名8歲女童,令她終生要掛著尿袋生活。事後他聲稱醉酒,僅被判12年刑期並於明年出獄,不少人擔心他會報復受害者;對此,MBC電視台節目24日晚冒著違法風險首度公開其長相,強調民眾安全大於罪犯的肖像權。 電影《許願(소원)》...